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鄉村公共廁所設計

注重實用美觀環保(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盧健鬆
2020年11月02日08: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湖南益陽紫薇村環村公路上的公廁及配套設施。
  盧健鬆攝


  公共廁所盡管體量不大,卻是文化的媒介、文明的窗口。作為公共設施,公共廁所承擔著裝扮生活空間的任務。  廁所雖小,卻是鄉村發展中與民生相關的大事和難事,實施農村改廁,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伴隨農村改廁的持續推進,鄉村廁所建設實現了從政策、理念、規范到技術方法的全方位演變。與此同時,隨著鄉村生活水平提高、民宿發展、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示范性鄉村廁所案例開始出現。

  裝扮公共空間

  山東淄博土峪村公廁的設計團隊,利用村中一塊不規則場地,以紅磚砌筑公廁,並在其前方搭建起可供公眾休憩、表演的平台,將公共衛生間與小舞台奇妙地集結在一起,私密性與公共性混搭,以一種輕鬆的方式提升鄉村生活品質。湖南益陽紫薇村,環村公路上的6個公廁,均配建有50平方米小賣部、200平方米帶屋頂的小廣場、兒童游樂設施。整體建筑不施粉黛,立於田間地頭,融入自然山水。原竹扎成的大跨度屋頂,配合沙坑、滑梯等簡單的兒童游樂設施,可為村民及游客提供全天候的室外活動空間,保証場所具有較高的使用頻率與人員密度,從而提升公共設施的使用效率。同時,經營收入可用於補貼日常運營的能耗,還可用作場地、設施的維修費。

  鄉村公廁從設計伊始,就應考慮空間的配置對后期營運的影響,使其持續保持正常功用,如此才能真正融入公共生活。

  提升生活品質

  農村住宅的品質提升與環境改善,同廁所的個數、位置、性能等息息相關。在現代設計中,不僅要綜合解決沖水、除臭、保潔、運維等一系列技術與管理問題,更要使戶廁與其他居住空間相協調,凸顯干淨整潔之美。

  在湖南省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崇木凼村廚衛提質改造項目中,設計團隊一方面充分考慮戶廁設備的集成、流線的組織、空間的集約、民宿的發展﹔另一方面觀察農戶日常生活,傾聽他們的生活願景,這種在地式的交流讓設計師能夠迅速掌握地方語匯,同時也有助於向村民們闡釋設計意圖、施工方案,傳播現代建筑理念。在實踐中,團隊將洗浴、洗滌、儲存、便溺等功能集成,將生活的瑣屑濃縮在一起打點﹔反復探究身體、行為與空間的關系,推敲每一處尺寸,像農戶那樣精細盤算。此外,團隊注重材料的搭配與更新,以現澆混凝土梁柱應對衛生間的防水問題﹔以木料填充的牆體,很好地回應了當地建筑的風俗習慣……廁所不再是民居外部疏離的模塊,而是敞亮潔淨的衛生之所。

  與周邊自然環境相融

  現代技術的發展,為建筑適應外部環境提供了更多可能。出於對地方自然與人文環境的尊重,越來越多的設計師主動通過形態模仿、空間繼承、符號裝飾、地方材料運用等方法,使建筑與周邊自然環境相融。

  湖北孝昌澴河岸邊的環形公廁,像兩個句號,點綴在河岸多年叢生的鬆林之中。完整的圓形,使建筑具備充分的幾何張力,以不足200平方米的體量,點亮了這一鄉野景觀帶的入口環境。鄉村中最為常見的紅磚,因現代的平面形式呈現出不同的表情﹔同時,協助建立起建筑與當地鄉土的潛在聯系。故意保留的樹木穿插於建筑的平面中,使樹林與建筑相互包裹、纏繞,令室內空間富於變化,不再單調。同時,這一設計語言也以公共廁所的室內空間為媒介,向公眾清晰傳達了建筑師尊重、愛護、親近自然的態度。

  在鄉村發展的新語境、新技術條件下,如何更智慧地融入經濟發展、更廣泛地融入生態圈,綻放綠色之美,是廁所設計應該思考的新課題。

  陝西佳縣古棗園的廁所設計,沿用當地傳統旱廁模式,並採用村裡特有的壘石牆作為支撐與圍護結構,用棗樹枝與柳條的編織物作為視覺隔斷與光線調節的材料,使廁所與周邊環境相諧適。同時,設計團隊應用現代技術,實現了無水系統下旱廁廢物的就地降解循環,減少了廢物對土壤、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的潛在污染,彰顯了生態設計之美。

  廁所改良,數十年來一直是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的關鍵。在深入推進農村改廁的過程中,其內涵與技術也不斷拓展,已逐漸成為考驗設計師創新與技術綜合能力、村落管理與運營能力的綜合項目。廁所雖小,設計的玄機不小。廁所設計,應當結合場所,注重使用,順應環境,張弛有道。鄉村廁所的設計,更要就地選材、量入為出、精打細算,注重實用、美觀、環保。

  (作者為湖南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01日 08 版)

(責編:丁亦鑫、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