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浙江慈溪

繪就生態宜居美麗畫卷

岑璐佳 范奕齊 潘玉毅
2020年11月09日08: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18條整潔美觀的河道環繞村庄,村民的房前屋后都種草養花﹔小公園、休閑長廊、文化禮堂、慈孝雕像點綴其間……深秋時節,走進浙江慈溪周巷鎮萬安庄村,一幅江南水鄉生態宜居畫卷映入眼帘。

“村裡不光環境變好了,生活也一點不比城裡差,超市菜場樣樣有,看電影逛街也很方便。”年過半百的村民王鬆道說。萬安庄園裡,所有房子外牆自上而下為黃、紅、青三色,四層高的歐式設計豪華氣派,高密度的小區綠化,讓人誤以為是城市腹地的高檔別墅區。

過去,萬安庄村是一個“后進村”,房屋老舊、村庄臟亂、村容破敗……2004年,宋華忠上任村書記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整治村庄人居環境。十多年來,他帶領大家對河道進行清淤、美化,如今河道兩岸風景如畫,不時看見村民們在河邊散步健身。

漫步萬安庄村,綠樹成林,鳥語花香,健身設施、休閑亭台一應俱全,村民紛紛感嘆:“住在村裡不輸城裡。”

美麗城鎮,環境先行。在興柴村村委會的綠色小屋內,村干部張玲央正擺放商品,從油鹽醬醋到肥皂、衛生紙等日常用品一應俱全。這裡是興柴村的綠色賬戶積分兌換點,村民通過垃圾分類獲得的積分可以兌換各種生活用品。

興柴村黨總支負責人介紹,該村在推進垃圾分類積分管理的基礎上,積極發揮黨員、村民代表、志願者和“網格長”的帶頭和監督作用。

柴德水是該村垃圾分類首批志願者,每天吃完晚飯挨家挨戶串門,查看聯系戶投放的垃圾是否分類准確。遇到沒做好的村民,就現場講解和勸導,保証所有投進垃圾桶的垃圾都按標准分類。目前,該村垃圾分類參與率從原來的85%提升至94%,准確投放率從原來的79%提升至91%。

口袋鼓了,更要富腦袋。下吳家路村是周巷鎮地域較小、人口最少的行政村,總面積1.11平方公裡,總人口840人,但該村的文化禮堂一點也不“小氣”,裡面圖文並茂地展示了村裡的歷史、村貌、人文等特色文化,書畫影展、戲曲沙龍、百姓劇場等活動接連登場,每次活動座無虛席。“建禮堂前,很多村民覺得沒用,禮堂建好后,村民有事沒事就愛去轉轉坐坐。”下吳家路村黨總支負責人感慨道。

不僅生活方式綠色化,當地還積極引進清潔能源項目。在周巷水庫和長河水庫水面上,漂浮式光伏電站示范項目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與美麗鄉村形成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這個“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總水域面積4492畝,總裝機容量達200兆瓦,預計年均發電量約2.2億千瓦時,以普通家庭每年用電2400千瓦時計算,夠近10萬家庭用上一年。慈溪供電部門負責人介紹,這種“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發電新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目前,周巷鎮正全面推進由“鎮”向“城”的跨越式發展,全長2000多米的興業路是周巷鎮的商業街,經過前幾年的擴建和改造后,道路寬敞整潔,兩側牆面格調統一,沿途綠化美觀。正在建設的印象南岸項目,由三大建筑合成,形成四周沿街、室內街和空中街的布局,未來不僅能提升這座江南小城的顏值,還將成為人們的打卡地。

(責編:李昉、林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