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九項約束性指標超額完成

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取得重要成效

本報記者  寇江澤
2020年12月23日08: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在國新辦2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庄國泰表示,“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領域9項約束性指標超額完成,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取得重要成效,生態保護和修復持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已經提前超額完成對外承諾的2020年目標。

與2015年相比,2019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上升8.9個百分點,地表水質量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6.3個百分點﹔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2%﹔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累計分別下降11.5%、11.9%、22.5%、16.3%。

今年1—11月,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2.0%,同比上升5.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7%,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9%,同比上升5.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8%。

庄國泰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十三五”時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實踐到認識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總體上看,這5年是迄今為止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5年,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底色和成色。”庄國泰說。

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但挑戰壓力依然存在。“生態環境質量仍處於中低水平上的提升,成效還不穩固,與人民群眾期待和美麗中國目標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庄國泰說,總的來看,我國保護與發展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交織,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最突出的是“三個沒有根本改變”,即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沒有根本改變,污染排放和生態保護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環境事件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

到203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早在今年9月,我國已經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庄國泰表示,正在抓緊啟動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一是大力推動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低碳轉型﹔二是在提高能效方面更加努力﹔三是在發展非化石能源和增強碳匯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把降碳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加快建設碳交易市場,實實在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在推進污染防治過程中,科技發揮著重要作用。“十四五”時期,如何發揮科技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庄國泰表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工作,要突出環境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完善環境科技創新體系,助力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設,包括四方面:一是健全環境質量改善的技術支撐體系﹔二是構建生態環境風險防控的技術支撐體系﹔三是構建生態環境治理和監管技術支撐體系﹔四是構建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創新效能的能力支撐體系。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23日 02 版)

(責編:丁亦鑫、連品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