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湖南長沙縣陽雀新村創新機制,提高效率

這個村 流轉土地有高招(經濟聚焦)

本報記者  杜若原  孫  超
2020年12月25日08: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企業到村裡投資,用地難題怎麼解?湖南長沙縣陽雀新村創新設立村級土地“交易所”,把村民手裡的分散土地預流轉至合作社,統一對接給企業使用。村民不單獲得了租金收入,還能在家門口務工。企業用地也更加便捷穩定,投資興業的積極性更足了。

39歲的湖南長沙縣江背鎮人陳鋼,在廣東學到了一手海產品淡水養殖技術。2017年,准備回鄉大干一場的他,卻遇到了用地難題。

“又要水好,又要連片,還要能保証土地長時間穩定流轉,哪怕我是村裡人,這樣的地方也不好找。”陳鋼說,“好不容易看中了一個好地方,還要一家一戶去談流轉,難以協調一致。”

想到朋友說起過,江背鎮陽雀新村有一個村裡的土地流轉“交易所”,陳鋼決定去找村黨支部書記譚建軍聊聊看。

預流轉模式好處多

聽明白了來意,譚建軍從櫃子裡抱出了幾卷大圖紙,一張張鋪開,蓋滿了整個大會議桌。

陳鋼一看,村裡各個村民小組把土地預流轉到了土地流轉合作社,哪些可用,在什麼位置,早就明明白白畫在這些圖紙上了。每一個同意流轉的戶主,都在圖紙上簽了字,摁了手印。

“羅口坡的這塊地應該不錯,自流水,地又平。”陳鋼一眼看中了羅口坡組的一片田。

說走就走,組長帶著他實地走了一圈,陳鋼很快就確定了流轉意向。

“用不用挨家挨戶去談價格、談租期呢?”陳鋼心裡還是有些不放心。

“不用!我們這個模式的優勢,就是以組為單位,整組預流轉給村裡的合作社。村民和合作社簽合同,合作社再統一和企業簽合同,企業不需要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譚建軍說。

事實果真和譚建軍說的一樣,在羅口坡組流轉的第一期20畝地,從簽約到開始養殖,一個月內全部完成。“要是我自己去談,估計一個月光是談都談不完。”陳鋼說。

那老百姓是否得到實惠了呢?按照合同,每畝地每年租金800元,每四年增加20%。比起零散流轉的市場均價,價格上浮了10%以上。

陳鋼又為啥願意多出錢?“時間就是金錢,最重要的是這種模式不會出婁子,這收益難以用錢衡量。”陳鋼說。

轉眼3年過去,陳鋼繼續利用村裡的土地預流轉模式,把養殖面積擴大到了70畝,這幾年每畝產值都超過萬元。除了陳鋼,大水氹組的200畝葡萄,箭沖組的花木種植,村裡其他一些地塊的預流轉模式也成功簽約。

建立章程化解顧慮

這樣的模式,村裡怎麼想到的?能在別的村復制嗎?

“想到不難,做到難,當初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譚建軍說。

幾年前,一家外來的田園綜合體企業想要在村裡投資興業,規劃中包含苗木基地、果蔬基地、素質拓展基地等,對於長沙近郊農村來說,這樣的好項目可遇不可求。然而,企業同樣遇到了陳鋼面臨的問題——上千畝的土地,怎麼流轉?

“過去大家有三個顧慮,一是擔心企業經營不善,最后引發各種糾紛。二是有些人想自己留一點口糧田。三是怕集中經營一二十年后,原有田埂、邊界消失,導致權屬不清。”雷家組的組長胡大強說。

在當時,擁有田畝最多、人口最多的雷家組有1/3的農戶不願意參與流轉,胡大強也是其中一個。“我當時提出,我家7畝田中,3畝要自己種糧食,剩下的4畝願意流轉。很多人也和我一樣。”

你留一塊地,我留一塊地,原本計劃整體經營的土地上打上無數的“楔子”。不單是企業直搖頭,願意參與流轉的2/3村民也不滿意了。

還是要想辦法建立個章程。村干部們一合計,想出了這個土地預流轉的模式,決定成立村級土地流轉合作社,把大家的田地預流轉過來,再統一對外挂牌,企業和合作社雙向選擇。

企業省心農民安心

干部們分頭行動,先講村庄出路,再講流轉政策。

“當時譚書記和我們說,在外面打工不能打一輩子。家裡的山田水土利用好,才是長久之計。現在引入好企業,不光有流轉租金,還有在田園的務工收入,干到六七十歲都行!”胡大強說。

另外,流轉土地採取先讓各小組自己定價的模式。哪塊地價格、條件合適,就可能被投資企業先相中,農戶就先受益。如果出價高了,“流拍”一年,就少了一年的收入。把地租定價權交給農戶,相鄰地塊明碼標價,農戶看得明白,村裡少了麻煩。因為定價引發的矛盾,在陽雀新村越來越少。

“新模式是企業和村民分別與合作社簽合同,村民有問題找合作社,企業可以安心經營﹔企業有問題也可以找合作社,不需要和一個個的村民分別溝通。”陽雀新村前任村干部黃順清說。

為了進一步打消疑慮,村裡還繪制了地圖,明確了各家承包地的分界,不光有紙質版,還有電子存檔。“有了這東西,不管過多少年都有個存証。”黃順清說。

很快,各組土地順利整體預流轉。企業開出800元一畝的租金,和合作社簽下協議,3個月內開工建設。如今,江背鎮多彩農業生態有限公司已經成為長沙有名的城郊旅游目的地。

從此以后,土地預流轉至土地流轉合作社的機制,成為陽雀新村吸引外來投資的一大優勢。外來的好項目,當地的帶頭人,都通過村裡的這個“交易所”舉牌要價,獲得土地經營權。

如今,陽雀新村全村預流轉土地3600多畝,已流轉給農業企業1600多畝,每年僅租金一項收入就達128萬元,發放工資320多萬元。“陽雀”模式在江背鎮其他村、社區陸續推行,目前江背鎮已有現代農業企業11家,農業合作社229家,2019年全鎮各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總計超過300萬元。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25日 07 版)

(責編:丁亦鑫、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