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為啥建、誰參與、價咋定……七問全國碳市場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劉毅
2021年07月15日09:07 |
小字號

備受矚目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即將啟動!

在國新辦7月14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目前全國碳市場相關建設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各項准備工作已經就緒。“我們測算,納入首批碳市場覆蓋的這些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從為啥建到誰參與,從價咋定到防造假……這場吹風會“干貨”滿滿,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問:為什麼要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眾所周知,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燃燒活動,工業生產過程,以及土地利用變化等活動,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這是導致全球變暖、極端天氣頻發的重要因素。通過碳排放權交易等手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這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趙英民表示:“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與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

什麼是碳排放權交易?簡單地說,就是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成商品一樣來買賣。交易前,政府將規定時期內的碳排放額度即碳排放權,分配給企業等重點排放單位。如果A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技術創新,實際碳排放低於配額,就可把剩余的碳排放權在市場中出售﹔如果B企業碳排放超過配額,就需要以市場價格從其他企業購買碳排放權,以抵消超出的碳排放。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趙英民說,“生態環境部根據國務院批准的建設方案,牽頭組織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目前相關建設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各項准備工作已經就緒。”

趙英民介紹,生態環境部根據“三定方案”新職能職責的要求,積極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各項工作。利用全國排污許可証管理信息平台,建設了重點排放單位溫室氣體排放信息管理系統,指導推動湖北省、上海市完成了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的建設任務,並且通過了系統的測試和驗收。

我國的碳市場建設是從地方試點起步的。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介紹,從2011年10月以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兩省五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地方試點從2013年6月陸續啟動了交易,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積累了經驗。

7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試點基礎上,於今年7月擇時啟動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

二問:為什麼選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

趙英民介紹,全國碳市場選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有兩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發電行業直接燒煤,這個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較大。包括自備電廠在內的全國2000多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年排放二氧化碳超過了40億噸,因此首先把發電行業作為首批啟動行業,能夠充分地發揮碳市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積極作用。

二是發電行業的管理制度相對健全,數據基礎比較好。因為要交易,首先要有准確的數據。排放數據的准確、有效獲取,是開展碳市場交易的前提。發電行業產品單一,排放數據的計量設施完備,整個行業的自動化管理程度高,數據管理規范,而且容易核實,配額分配簡便易行。

“從國際經驗看,發電行業都是各國碳市場優先選擇納入的行業。既然它二氧化碳排放大、煤炭消費多,所以這個行業首先納入,同時可以起到減污降碳協同的作用。”趙英民說。

三問:對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用多大?

趙英民表示:“今年是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超過2000家,我們測算,納入首批碳市場覆蓋的這些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全國碳市場對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義非常重要。”趙英民介紹,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推動碳市場管控的高排放行業實現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的綠色低碳化,促進高排放行業率先達峰。

二是為碳減排釋放價格信號,並提供經濟激勵機制,將資金引導至減排潛力大的行業企業,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推動前沿技術創新突破和高排放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轉型。

三是通過構建全國碳市場抵消機制,促進增加林業碳匯,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助力區域協調發展和生態保護補償,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和消費方式。

四是依托全國碳市場,為行業、區域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資渠道。

“國內外實踐表明,碳市場是以較低成本實現特定減排目標的政策工具,與傳統行政管理手段相比,既能夠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又能夠為碳減排提供相應的經濟激勵機制,降低全社會的減排成本,並且帶動綠色技術創新和產業投資,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碳減排的關系提供有效工具。”趙英民說。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扎實做好全國碳市場各項工作,持續完善配套制度體系,推動出台《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技術法規、標准、管理體系。

四問:怎樣確保碳排放數據真實可靠?

“市場要進行交易,最基本的基礎是要確保碳排放數據真實准確,這也是我們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趙英民說,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碳排放數據質量工作,在連續多年開展各相關行業碳排放數據核算、報告與核查工作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強化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前的數據質量管理,專門印發了《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指南(試行)》,對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的核算和報告進行統一規范,對省級主管部門開展數據核查的程序和內容提出嚴格要求。

在企業報告數據和省級生態環保部門核查工作完成以后,生態環境部還組織了對地方的督促檢查和對企業的現場抽查。

趙英民說:“根據核查的情況看,總體來說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是符合要求的。”

五問:怎樣保障配額分配的公正性、合理性?

趙英民介紹,在配額分配的公正性方面,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的方法是全國統一、公開透明的。企業根據排放情況可以自行計算,得出應該獲得的配額數量。配額分配的基礎是經過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核查后的碳排放相關數據,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重點排放單位對排放數據的核查結果乃至分到的配額有疑義的,還可以復核申訴。

趙英民說,在配額分配的合理性上,目前配額採取的是以強度控制為基本思路的行業基准法,實行免費分配。這個方法基於實際產出量,對標行業先進碳排放水平,配額免費分配而且與實際產出量挂鉤,既體現了獎勵先進、懲戒落后的原則,也兼顧了當前我國將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列為約束性指標要求的制度安排。

在配額分配制度設計中,考慮一些企業承受能力和對碳市場的適應性,對企業的配額缺口量作出了適當控制,需要通過購買配額來履約的企業,還可以通過抵消機制購買價格更低的自願減排量,進一步降低履約成本。

“為了進一步提升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趙英民表示,將積極推動盡早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加大對數據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執法保障。持續加強能力建設,提升碳市場參與各方業務能力。

六問:碳價怎樣形成,將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碳市場將通過價格信號來引導碳減排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推動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引導資金流動。這是碳市場追求的一個重要效果,因此碳價非常重要。”趙英民說。

趙英民指出:“從微觀和近期來看,碳價主要還是由配額供需情況決定。從宏觀和長遠看,碳價由經濟運行和行業發展總體狀況和趨勢決定。”

“坦率說,碳價過高和過低都不好。”趙英民表示,碳價過低,將挫傷企業減排的積極性﹔碳價過高,也將導致一些高碳企業負擔過重。因此合理的碳價,既可以彰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決心和力度,又能夠為碳減排企業提供有效的價格激勵信號。碳價是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因此出現碳價波動是正常的,但是劇烈波動,過高、過低都不利於碳市場的長期穩定運行。

“目前,全國碳市場還沒有啟動,所以還不好說碳價是多少。從全國7個地方試點運行情況看,近兩年加權平均碳價約在40元人民幣左右。”趙英民說。

趙英民表示,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各方對溫室氣體排放管理預期在逐漸上升,因此有關企業特別是配額短缺的企業,要從推動行業低碳轉型的高度正確看待碳價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碳價的高低是個市場信號,企業順應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趨勢,就會在發展當中佔得有利先機。

七問:其他重點行業什麼時候納入?

“結合國家排放清單的編制工作,我們已經連續多年組織開展了全國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等高排放行業的數據核算、報送和核查工作。因此這些高排放行業的數據核算、報送核查工作,也有比較扎實的基礎。”趙英民說。

趙英民表示,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的基礎准備工作,目前已經委托相關科研單位、行業協會研究提出符合全國碳市場要求的行業標准和技術規范建議。下一步,將按照成熟一個批准發布一個的原則,加快對相關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國家標准的修訂工作,研究制定分行業配額分配方案,在發電行業碳市場健康運行以后,進一步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

“接下來,碳市場啟動后還有個磨合、完善、穩定的過程。我們希望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為隨后行業覆蓋面的擴大、交易品種的增多打下基礎,積累經驗,推動中國碳市場健康發展。”趙英民說。

(責編:李楠樺、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