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制多姿多彩的保護藍圖(關注保護生物多樣性)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沁園春·長沙》中描繪的萬物在大自然自由自在生活的生物多樣性畫卷,如今在中華大地徐徐展開。
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福祉緊密相連。據統計,全球有近50億人的生計依賴於海洋和森林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然而,當今物種正在加速滅絕。有研究指出,未來十年內加大保護大自然力度,才能避免地球發生災難性后果。
“我們需要一個文明,能恢復藍天、河流和青山,能修復生態系統,能讓經濟和生活可持續發展”,面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和地球生態系統退化,各國發出共同的呼喚。
大家呼喚的文明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如今,放眼神州,生態版圖不斷擴大,生態成果遍地開花:雲南野象平安南歸,野外大熊貓受威脅程度降級,長江江豚亮相,藏羚羊重現萬羊奔騰,雪豹頻現,野生東北虎現身,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相繼建立,農牧民變身為“生態衛士”,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形成,首創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明確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有效恢復重點區域野生動植物生境……
繪制多姿多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美景,中國依靠的是全體人民的智慧力、行動力和擔當力。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智慧力根植於五千年中華文明積澱的豐富生態智慧,在今天經發揚光大后愈加熠熠生輝: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中國社會正向生態文明社會全面轉型。
在COP15大會上,聯合國首次將“生態文明”作為大會主題,彰顯了中國生態文明思想鮮明的世界意義。有聯合國官員評價說,“人類命運共同體”“生態文明”是一份獨特的中國禮物。
這份獨特禮物含金量高,凝聚著政府、企業和民眾的心血和汗水,是中國人民以勇毅擔當的行動力打造出來的。
在落實“愛知目標”(聯合國制定的一個2011—2020年的生物多樣性目標)的十年間,中國不斷地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就是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指導下,把生物多樣性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將其相關要求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各領域。政府引導、企業擔當、公眾參與,全社會擰成一股勁,齊心協力推動綠色轉型。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地球生態系統保護是全球性課題,各國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中國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勇於擔當,將建設美麗中國的經驗分享給各國,並團結大家共建美好地球。各國相信“中國方案”將在繪制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中發揮重要作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