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沿黃河各省區不斷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

精打細算用好黃河水(黃河觀禮④)

本報記者  朱金宜
2022年08月09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在陝西境內的引漢濟渭工程中,黃金峽水利樞紐、三河口水利樞紐負責為整個工程提供水源。目前三河口水利樞紐已全面建成,黃金峽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左右岸同步加快建設,預計2023年上半年主體工程竣工,具備投運條件。
  新華社記者 邵 瑞攝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唐克鎮航拍的九曲黃河第一灣。
  劉學懿攝(人民圖片)

  水很寶貴,黃河水尤其如此。黃河以佔全國2%的水資源量,為全國12%的人口、17%的耕地和5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黃河流域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7%。近年來,沿黃各省區量水而行,將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不斷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精打細算、從嚴從細地用好黃河水。

  節水優先

  “有多少湯泡多少饃”

  走進甘肅省臨澤縣鴨暖鎮大鴨村,一畦畦玉米苗“昂首挺胸”,綠意盎然。不同於昔日的大水漫灌,如今在苗下通著約手指粗的輸水管道,管道滴出水肥一體的“營養液”,滋潤著玉米苗根部,也滋潤著村民們增收致富的好日子。

  “過去每畝地每年需要300元水費、200元化肥錢,現在隻需要花不到300元,就能一次性解決澆水、施肥問題。”大鴨村種植戶張忠國說。

  2020年以來,大鴨村通過實施高標准農田土地平整項目,建立從水源到地頭的農田灌溉體系,建成高標准農田2.67萬公頃,農業用水實現了向高效精細化滴灌的轉變。

  放眼黃河全流域,農業用水佔用水總量六成以上。擰緊黃河的“水龍頭”,就要“有多少湯泡多少饃”,推動農業節水增效。加快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推廣噴灌、微灌、水肥一體化等節水技術,是提升黃河流域農業節水水平的有效舉措。

  相關數據顯示,黃河流域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已從2019年的0.554提高到2020年的0.566,耕地實際灌溉畝均用水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到2025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有望達到0.58以上,農業節水水平將進一步提升。

  統籌流域

  優化水資源配置

  秦嶺深處,山體之下1800米,隧道硬岩掘進機的刀盤破岩壁而出。這一破,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全線貫通。全長98.3千米的隧洞,將在未來把汩汩漢江水送入渭河關中地區,解黃河流域之“渴”。

  為破解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供需矛盾,黃河流域水網正在加緊織密。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古賢水利樞紐等流域水網建設重點工作正在開展,一張系統完備、調控有序的黃河流域國家水網正徐徐展開。

  水網聯通后,水量分配控制更為關鍵。目前,黃河流域將用水指標層層分解到省市縣(區),再到企業、機關和田間地頭,以水定需,倒逼各個主體自覺依據用水紅線規范用水行為。山東濱州的一家紡織品公司通過限定每個車間的耗水指標,細化每台機器的耗水數據,不僅將每百米印染產品取水量降至印染行業規范條件中限定用水指標的一半,還開發出節水的新設備和新工藝。

  據了解,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基本完成將流域水量指標細化到地市的工作,並開展取用水專項整治,嚴格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証,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目前已暫停流域6個省(區)13個地市和62個縣水資源超載地區新增取水許可審批。

  智慧用水

  依靠科技的力量

  在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大院裡,噴灌噴頭時常在青翠的草坪上“吐”出一道道“彩虹”。這背后,是一套綠地智能灌溉系統,能夠實時開展綠地需水預報,遠程監測土壤是否“口渴”,而綠化灌溉用水其實是非常規水集蓄系統收集的雨水、灰水、空調冷凝水和純水機尾水,經過復合淨水箱淨化而成。

  類似這樣的智慧用水新技術、新設備,將實現更廣泛的落地應用。去年12月,多部門聯合印發《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結合城市更新行動和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眼下,黃河流域部分城鎮及工業用水嘗試採用智慧供水模式。集綜合調度、計量計費等功能於一體的智慧供水平台能實時掌控各區域水壓、水量信息,一旦發現用水異常情況,系統能及時通知工作人員前往現場勘查和搶修,將“跑冒滴漏”的損失降到最低。

  此外,針對地下水超採等難以發現的問題,更“聰明”的雲監測計量體系也能大顯身手。據了解,華北地區地下水監測站點達6392個,能夠實現對年取用地下水20萬立方米以上取水大戶的在線計量監控,嚴格約束不合理取用地下水的行為。未來,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與管理將朝著智慧化、精細化的方向繼續發展。

(責編:楊曦、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