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茶園、兼顧保護與發展,武夷山國家公園——
青山添綠 茶園飄香(美麗中國·國家公園設立一年來⑤)
武夷山國家公園。 |
核心閱讀
茶葉是武夷山的一張名片。去年10月武夷山國家公園正式設立,茶山建設和管理成為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在保護生態的同時,當地科學建設生態茶園、發展林下經濟,讓生態保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一盞武夷岩茶入口,花香四溢,甘甜醇厚。武夷山以茶聞名,當地人種茶、制茶,茶葉成了武夷山的一張名片。
茶是大自然的饋贈。保存著地球同緯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的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
過去,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與茶農生產經營一度存在矛盾。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和科研人員助力下,武夷山國家公園積極推進生態茶園建設。如今,這裡的生態更好,茶葉品質更高。生態茶園還帶動了新興產業發展——茶產業與生態的和諧統一,逐漸成為人們心中的共識。
探索生態保護與茶產業增產增效相統一
廖紅至今記得,自己2001年第一次來到武夷山時那宛如仙境的自然風光和空氣中醉人的茶香。
廖紅是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當她再次來到武夷山時,卻發現當時的武夷山與她記憶中的出入很大。“生態沒有以前好了,茶的品質也有所下降。”廖紅說。
原來,隨著茶產業發展,人們開始追求產量的提高。“傳統種植模式下,增加茶葉產量,主要靠擴大種植面積和使用化肥。因此,過度開墾茶山、過量使用化肥農藥的情況時有發生,隨之而來的就是生態環境的破壞和茶葉品質的下降。”廖紅介紹。
2016年,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保護與發展的矛盾一時間更為凸顯。”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生態保護部部長廖傳平介紹,近5萬畝茶山被劃入國家公園保護范圍,“茶葉是當地人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可國家公園建設意味著對生態環境的嚴格保護。”一邊是生態要保護,一邊是茶農要發展。怎麼辦?
對初期的矛盾,武夷山國家公園星村執法大隊隊員廖瑞均感受深切。作為執法人員,頭幾年,廖瑞均幾乎泡在了茶山上。當時,當地將茶山建設和管理列為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的重要工作內容,打擊開墾茶山、拔除違規茶苗……“起初,一半以上的執法案件都與毀林種茶有關。”廖瑞均說,自己明明是國家公園執法人員,怎麼更像茶園管理員?
與此同時,隨著市場對茶葉品質要求的提高,一些茶農茶企開始有意識地探索,如何在種植環節提高茶葉品質。這一背景下,當地政府和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開始思考,有沒有辦法通過探索科學種植技術,在保護生態的同時,也讓茶產業增產又增效?
改良種植技術,在國家公園推廣生態茶園模式
保護生態的同時,還要增產又增效,廖紅想:自己就是研究這個的,能不能發揮自身專長,創新出一種生態茶園模式?
帶著這樣的願望,廖紅開始在福建多個茶葉主產區調研。2015年11月,廖紅作為高層次人才,從華南農業大學被引進到福建農林大學,新的一個研究方向正是“改良茶業種植技術”。
那幾年,廖紅幾乎跑遍了武夷山的山坑鳥澗、溝溝渠渠。2015年,正是在茶山上,她遇到了制茶師何世安。兩人在生態種茶的理念上一拍即合。第二年,廖紅就在何世安的邀請下開展了一系列試驗,探索建設優質安全高效的生態茶園。在試驗中,廖紅通過大豆根瘤固氮,並以大豆作為綠肥就地掩埋等方法改良土壤。秋末冬初播撒油菜種子,來年春天,茶山上便是另一種金黃和翠綠,油菜開花后就地回田補給土壤磷和鉀。
“冬種油菜,夏種大豆,配上專門研發的茶樹有機肥,當年茶葉產量和品質就有了明顯提高。”廖紅介紹,不僅茶山看起來更健康,做出來的茶鮮爽度更高、茶味更甜,也更耐泡。
生態茶園出了名。2018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廖紅將生態茶園模式帶到武夷山國家公園內的燕子窠進行大面積推廣,受到茶農的歡迎。燕子窠生態茶園實現了生態保護和增產提質雙贏。
初冬時節,漫步燕子窠生態茶園,滿目蒼翠,茶香幽幽。清澈透亮的溝渠內,魚兒游來游去﹔一壟壟茶樹間,有各種各樣的鳥類、昆虫,一個個微型的生態鏈在這裡構建起來。
配合廖紅的生態茶園模式,2018年3月起,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發揮自身優勢,每年投入幾十萬元至上百萬元不等,在國家公園的茶園內套種鄉土珍貴苗木,推廣茶—林、茶—草模式,對茶園進行生態改造。廖傳平介紹,近一年來,國家公園內又有300畝茶園種上了櫻花。如今,生態茶園建設已在國家公園內全面鋪開。
茶旅融合,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發展
茶香混合著花香,景觀樹立在兩旁,走在武夷山國家公園內的生態茶園,廖傳平總有種在公園漫步的感覺。在茶園裡拍下一張張美景,到茶舍品一盞工夫茶,感受山間的舒適愜意,正成為不少茶客的新選擇。
星村鎮大坪洲的一處生態茶園示范點位於武夷山國家公園內,是茶農方舟家的山場。茶園裡,方舟與記者分享生態茶園建設的感受:“好生態帶來好品質,好品質帶來好價格。”
隨之而來的,還有觀念的改變。方舟注意到,近一年來,不少茶農自發在山場裡種上了鄉土落葉樹,“茶葉的好價格,也讓我們更加意識到生態的重要性,保護生態的積極性更高了。”
如今,村民見到執法人員,會熱情地招呼他們去家裡喝茶。“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強了,相關執法工作也已經變為管理站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大家有了更多時間參與社區管理。”廖瑞均說。
生態茶園建設,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茶園內套種的櫻花樹,不僅改善了生態狀況,也讓茶園景觀更豐富,更讓茶旅融合成為可能。”方舟說,自己的願望就是茶園變公園,如今這一願望正在慢慢實現。
春有櫻花,秋有銀杏。方舟介紹,茶園內的樹木開花時,游客們就會慕名而來,有散步的、拍婚紗照的、體驗制茶的……茶園內還有一座小型科教館,館內陳列著烏龍茶制作所需的工具。炒青、搖青、揉捻……幾十分鐘前,一群小朋友剛剛體驗完制茶離開。
生態種茶、以茶促產、茶旅融合,隨著生態茶園模式的不斷完善,探索保護與發展平衡的武夷山國家公園,正開啟更多可能……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28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