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古樹添新韻 花開百裡長

貴州有條原始杜鵑林帶(古樹的故事)

本報記者  程  煥
2025年04月15日06: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貴州畢節百裡杜鵑風景名勝區的“杜鵑花王”。
  本報記者 程 煥攝

  百裡杜鵑管理區金坡景區杜鵑花盛開。
  范 暉攝(人民視覺)

  杜鵑

  杜鵑又名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等,系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全世界的杜鵑有900多種。

  中國是擁有杜鵑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超過530種。因所處生態環境不同,不同地方的杜鵑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和形狀,既有常綠類型也有落葉類型,既有喬木也有灌木,因地域、溫度、海拔、品種不同而花期不同,一般露地栽培在3月至5月開花,部分高海拔地區甚至可延遲到7月至8月開花。

  

  拾級而上,兩旁林木繁茂。縱橫交錯的枝葉間,一簇簇花朵爭相綻放。

  一路花團錦簇,不知不覺中登上山頂,放眼望去,目之所及皆為杜鵑林。

  這裡是貴州畢節百裡杜鵑管理區戛木管理區杜鵑村。村如其名,漫山遍野都是杜鵑樹。

  山頂處,一棵被木柵欄圍起來的杜鵑樹格外顯眼:樹干直徑約80厘米,樹高數米,花朵密密匝匝挂滿樹冠……這棵樹的樹齡超過1200年,粗糙皸裂的樹干寫滿歲月滄桑。

  “附近山頭上,當數這棵樹個頭最大、樹齡最長,它被大家稱為‘杜鵑花王’。”護林員林錫斌是個苗族漢子,他說,孩童時在樹下放牛,長大后在樹下對唱山歌,而今當起了護林員,依然天天圍著“杜鵑花王”轉。

  深藏烏蒙山腹地,杜鵑村是個苗族群眾與彝族群眾佔多數的村寨。

  “小時候頑皮,愛爬樹,要是被家長看到我們折騰這棵樹,免不了要受一頓皮肉之苦。”林錫斌說,古樹早已和村子融為一體,祖祖輩輩傳下了護樹敬樹的傳統。

  “杜鵑花王”的樹干上,綁著不少紅綢帶,那是村民祈福許願時留下的。“杜鵑花王”神奇又勵志的經歷,激勵著村子裡一代又一代人。

  “山火燒黑過樹根,大雪壓斷過枝干,不管經歷什麼,總能起死回生,叫人不得不欽佩它的頑強生命力。”林錫斌說。

  這些年,巡山防火、觀察病虫害,干旱時從山下背水澆灌……在林錫斌和村民們的精心照料下,“杜鵑花王”再沒遭受過重大災害,千年古樹生機勃勃。

  在百裡杜鵑風景名勝區,引人入勝的不止“杜鵑花王”一棵樹。景區地處畢節市大方縣與黔西市交界處,原始杜鵑林帶綿延50余公裡,不少是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古樹,是迄今為止已查明的世界上面積最大、種類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杜鵑林帶。

  百裡杜鵑管理區林業局科研所所長王靈軍介紹,百裡杜鵑風景名勝區獨特的氣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十分適合杜鵑樹生長,2007年建立百裡杜鵑省級自然保護區以來,當地加大對生態系統、自然景觀、珍稀動植物的保護力度,為杜鵑林帶留足了生態空間。

  2018年,《畢節市百裡杜鵑風景名勝區條例》出台實施,形成對百裡杜鵑資源保護“有地方性法規、有特設機構、有專崗人員”的立體化保護機制。

  景區的杜鵑花期隻有兩個多月,只能看不能帶走,如何彌補游客的遺憾呢?2020年,當地引進優強企業建設百裡杜鵑匯境花卉科技園,立足於百裡杜鵑管理區氣候及花卉種質資源庫優勢,通過對野生杜鵑採種研發、組培試驗、溫室培育等,延長杜鵑花產業鏈,實現杜鵑花的人工培植、錯季開放。

  “人工培植的杜鵑花盆栽,游客可以直接買走,線上線下供不應求。”該項目負責人李滕勝告訴記者,人工培育的杜鵑花豐富產業業態,有效減少盜挖杜鵑樹、攀折杜鵑花等違法行為,也有助於實現保護與發展的雙贏。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5日 15 版)

(責編:衛嘉、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