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优化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本报北京1月8日电 (记者丁怡婷)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各类调节资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更加完善,各类调节资源调用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调节能力的建设优化,支撑2025至2027年年均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的合理消纳利用,全国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0%。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再创新高 本报北京1月8日电 (记者常钦)记者近日从中国矿业联合会获悉:2024年,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再创新高。全国煤炭产量持续增长,预计全年产量将达到47.6亿吨;原油产量连续6年回升,预计全年将达到2.12亿吨;天然气产量连续8年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预计全年将达到2450亿立方米;铁矿石产量持续增长,10种有色金属产量再创新高。
雷公山秃杉的“两种命运”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公山深处,生长着一片珍稀而壮观的秃杉林。 秃杉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孑遗植物,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内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强的天然秃杉群落。
我国第二种无足目两栖动物在云南发现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记者1月6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在云南省红河州发现我国第二种无足目两栖动物新物种,中文名为杨氏鱼螈或红河鱼螈。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上。
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新规发布 本报北京1月7日电 (记者孔德晨)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对海上风电项目空间布局、节约集约、用海审批、生态用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近年来,随着中国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用海规模不断扩大,近岸海域可开发利用资源趋于饱和,不同行业用海矛盾日益加剧,新的用海问题也不断显现。
稻草回收变废为宝
1月7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八农场稻草回收企业的工人将打好捆的稻草码垛。近年来,曹妃甸区积极探索秸秆利用新途径,将稻草集中收集用于牲畜饲料、稻草制品加工、生物质发电等,有效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促农增收,实现农业绿色循环发展。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低碳“通道”
图为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区。
塔里木油田融媒体中心供图
【环保时空】
◎本报记者 梁 乐 朱 彤 通讯员 王成凯
深冬时节,在一场难得的降雪过后,塔里木沙漠公路两侧的防护林披上了“银装”。
广西打造绿色优质生态蔬菜供应地
近年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蔬菜稳产保供决策部署,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坚持推动蔬菜产业稳产保供与提质增效,积极挖掘增产潜力,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积极开展“桂菜出乡”等系列活动,助推广西蔬菜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广西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秋冬菜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基地,广西蔬菜产业成为助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