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将基本建成新型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本报北京4月8日电 (记者李红梅)中国气象局近日印发《关于构建新型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基本建成与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意见提出,到2030年,气象灾害防御全面融入基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和农村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综合农业气象观测站网、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基本建立乡村宜居宜业宜游气象服务业务,农村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更加健全。
用水总量近十年“零增长”的启示(评论员观察) “零增长”,意味着投入产出效率更高、节水能力更强。其中,发展理念更新、用水制度革新、节水技术创新是关键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要让每滴水创造更大价值,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促进人水和谐,既需要技术创新的硬支撑,也需要制度完善的强保障;既离不开调水工程的“大手笔”,也少不了精细治理的“绣花功” 前不久,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介绍的一组数据耐人寻味:近10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倍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了“零增长”。
国有林监测中心加强重点国有林区林草湿荒普查技术指导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 据国家林草局网站消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自3月10日起,组织技术骨干团队,分赴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内蒙古、吉林长白山、龙江、伊春森工集团,开展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技术指导工作。 技术团队针对本阶段普查工作的重点任务,通过集中培训、专业指导和跟班作业等多种方式,对森工(林业)集团进行了技术指导。
首批找矿装备升级研发推广替换清单发布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 据自然资源部网站消息,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首批找矿装备升级、研发、推广、替换清单》(以下简称《清单》),旨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装备体系,推动找矿装备升级、研发、推广与替换。 《清单》共包括130项装备,涉及航空物探遥感、地面物化探、地质钻探、实验测试、地质信息等领域,为破解现有装备水平难以满足找矿工作新需求的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将有力推动高效低成本的找矿装备更新与推广应用,加快构建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找矿突破的现代化装备体系,实现找矿突破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结合,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提供装备支撑。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国建成覆盖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噪声、海洋、生态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把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最好的区域守护起来,以更加智慧的生态环境监测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鉴定技术及系统研发”验收会召开 人民网北京3月27日电 据国家林草局网站消息,3月25日,国家林草局应急“揭榜挂帅”项目“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鉴定技术及系统研发”验收会在北京召开。据悉,项目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野生动植物物种鉴别和古树名木树龄鉴定,旨在提升一线林草工作人员和野保执法人员准确鉴别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物种及其保护能力等级,夯实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基础。
“世界冠军走进国家公园”活动圆满举行 人民网北京3月27日电 据国家林草局网站消息,3月19至21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和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共同主办的“世界冠军走进国家公园”系列活动,走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2023年,国家林草局与体育总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启全面深度合作的新局面。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 本报北京3月26日电(记者刘发为)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生态环境部26日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是碳排放大户,年排放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以上。
中越科研团队携手发现6个植物新种 据新华社南宁3月25日电(记者杨驰)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与越南科学院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科考期间发现6个天门冬科蜘蛛抱蛋属植物新种。这一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植物分类》杂志上。
加快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和国家水网建设,深刻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明确要求“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作为以保障我国水安全、推进南水北调和国家水网建设运营为主责的中央企业,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水北调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领军企业作用,健全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