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能源结构 推动绿色转型 近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签署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在新能源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在绿电交易、氢能应用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集中签约仪式上,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泰富能源有限公司等8家滨海新区企业与锡盟能源电厂达成合作,预计交易电量约42亿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7万吨。
我国近海海域优良水质面积创历史新高 科技日报厦门12月8日电 在8日闭幕的2024海洋保护大会上,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二级巡视员冯波说,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地区,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题主线,在渤海、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邻近海域等三大重点海域持续实施综合治理攻坚战,着力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海洋环境、生物生态协同治理转变,推动海洋生态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近海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到85%,创历史新高,较2018年增长了13.7个百分点,实现“六年连续增长”;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自2021年后就消除了“不健康”的状况。
古老的水利系统“更复杂了” 据新华社电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良渚论坛”“文明之光”中外考古学家对话分论坛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项目考古领队王宁远介绍,近年来他们发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一部分“塘山长堤”的面貌其实更为复杂。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距今已有约5000年历史,和良渚古城统一设计和建造,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系统之一。
南洞庭湖生态环境修复获亚行贷款 本报长沙12月8日电 (记者杨迅)记者近日从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批准了一笔1.5亿美元等值贷款,用于南洞庭湖生态环境修复。 洞庭湖作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调蓄长江和湖南省江河径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还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内重要的迁徙水鸟栖息地,具有重要生态功能。
开展绿色信贷 助力绿色发展 “多亏了徽商银行的产品和服务,通过签订‘共同成长计划’,1500多万元贷款很快就批下来了,解了我们企业生产资金的‘燃眉之急’!”安徽芜湖通潮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芜湖通潮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资金发愁时,徽商银行主动上门对接,与企业签订了“共同成长计划”,帮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据新华社武汉12月4日电(记者王自宸、喻珮)相较于2022年,2023年长江干流监测点位单位资源量均值上升了16.7%,长江流域监测到土著鱼类增加34种,监测到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增加了3种……在湖北武汉4日召开的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作会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沿江各地、各部门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系统实施保护修复措施,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监测显示,2023年,长江干流监测点位单位资源量均值达到了2.1千克,长江流域监测到土著鱼类227种、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4种,分别比2022年增加了16.7%、34种、3种。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大会中国馆开馆 中新社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3日从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2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开幕,当天中国馆举行开馆仪式。 为分享“三北”工程为代表的中国荒漠化防治成效与经验,讲述中国民众艰苦卓绝、久久为功的治沙故事,中国政府在COP16期间设立“中国馆”,以“跨世纪三北工程 新时代中国实践”为主题,组织展览展示、举办互动边会等活动。
联合国治理塑料污染新一轮谈判休会 本报韩国釜山12月3日电 (记者莽九晨)在韩国釜山举行的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由于各方在部分关键议题上存在显著分歧于2日凌晨决定休会,并将于2025年择期续会,继续就制定关于塑料污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进行谈判。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04日 07 版)。
宁夏向世界推介荒漠化防治技术和经验 中新网银川12月2日电 沙特时间12月2日至13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召开,宁夏应邀参会,并在会期内举办主题为“推动生态脆弱区绿富同兴探索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的“中国馆”边会,首次代表中国在联合国的舞台上向世界宣传推广荒漠化防治技术和经验。 会议期间,宁夏携带大量的实物和图片资料进行展示,举办专题报告、视频展演、产品品鉴,同时邀请荒漠化公约、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和相关国家代表共同交流、探讨生态脆弱区保护修复与绿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向世界全方位展示宁夏防沙治沙技术和成果,传播荒漠化防治“中国智慧”和“宁夏经验”。
福建建瓯:中华秋沙鸭归来 生态向好展新颜 中新网南平12月2日电 近日,福建南平建瓯市东游镇如期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华秋沙鸭。这些被誉为“国鸭”的珍稀鸟类,已经连续5年冬季回到建瓯东游党城段水域越冬,不仅为当地的自然景观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也成了建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