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部进驻 本报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寇江泽)28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内蒙古自治区动员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第三轮第四批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全部实现督察进驻。
濒危植物为何常见?(把自然讲给你听) 红豆杉、银杏、水杉……生活中常见的濒危植物,是人工繁育而得。拥有了较大的人工种群,并不意味着植物不再“濒危” 刚刚过去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公布。
《2024年青海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2024年,青海全方位推进各项重点举措落实落细,生态环境质量稳固改善,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建昱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宁波镇海:石化区里飞出“生态白鹭” 近日,在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宁波主题活动现场,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石化区白鹭园”案例从众多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宁波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这一成果不仅展现了工业与生态共生的可能性,也为石化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样本。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具有五方面亮点 中国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27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是中共中央确定的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也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法典主要有创新性、前瞻性等五方面亮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后,已于4月30日起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立体“城市地图”助力智慧管理(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与时空信息赋能应用,是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山东青岛建设实景三维青岛平台,形成覆盖全市陆域1.1万平方公里、800余公里海岸线、49个海湾和7个有居民海岛的立体“城市地图”,为精细化城市管理提供空间信息支撑。
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全面启动 本报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寇江泽)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规定,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组建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分别对山西、内蒙古、山东、陕西、宁夏5省(区)开展督察,统筹开展黄河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同时对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3家中央企业开展督察,进驻时间约1个月。
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三级应急响应 本报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李红梅)中央气象台预计,5月27日至29日,南方地区将迎来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26日18时,经综合研判和应急会商,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三级应急响应,水利部、自然资源部分别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黄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看!珍稀动植物在这里“C位出道”
生物多样性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从“一株苗”到“一座园”
从“一片沙”到“一片林”
近年来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
接连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建立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推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发展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让我们跟着珍稀动植物
走进他们的栖息地
感受山水交融、包罗万象的多样美景
感知万物共生、和美永续的多彩活力
策划:李楠桦、王仁宏
设计:郭思邈
文字及图片来源:国家林草局、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管理局、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等.
独龙江畔守护行动:护林员的“山野答卷” 在云南独龙江的群山中,独龙族护林员李玉花已坚守岗位近9年,成为村里的首位女性护林员。“当时每家都要出一个公益性岗位,虽然护林员多是男性,但我觉得自己也能担起责任。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协同推进城市节水
2025年5月11日至17日,是第34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协同推进城市节水”。活动期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宣传周主题动画、科普漫画、宣传海报等,以多元形式推广宣传生活节水小窍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节水知识,助力营造全社会节水、惜水、护水的氛围。
严厉打击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 本报北京5月8日电 (记者魏哲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关于办理破坏黑土地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依法从严惩处盗挖、滥挖黑土等导致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行为,以司法之力守护“黑土”粮仓。 据介绍,《解释》主要围绕调研发现的破坏黑土地犯罪案件司法中的突出问题与实践难题,如罪名适用问题、定罪量刑标准问题、事实认定难问题等作了解释,为执法办案提供裁判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