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 本报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刘志强)今年6月23日至29日是我国第三十五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增效,焕‘新’引领”。23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在青岛市举办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
北京沙化土地面积减少近4万公顷 本报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潘俊强)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得益于“三北”防护林建设、两期京津风沙源治理、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截至2024年底,昔日的五大风沙危害区全部得到治理,北京市沙化土地面积减少近4万公顷,进一步筑牢绿色生态防沙屏障。 北京市启动“三北”工程六期建设,推进包括燕山山地南部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潮白河流域中下游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在内的多个工程项目。
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 推动森林法全面有效实施 本报乌鲁木齐6月23日电 (记者亓玉昆)6月18日至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率执法检查组在新疆检查森林法实施情况时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森林法全面有效实施,进一步夯实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基础。 武维华对新疆贯彻实施森林法的成效给予肯定。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集中通报典型案例 本报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寇江泽)为发挥警示作用,切实推动问题整改,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23日对第三批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 目前,8个督察组分别对山西、内蒙古、山东、陕西、宁夏5省(区)开展督察,统筹开展黄河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同时对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3家中央企业开展督察。
爱鸟护鸟,这些专业团队在行动(美丽中国·开展鸟类保护行动)
给鸟儿戴上身份标识,“飞行日志”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推广、规范观鸟活动,观鸟产业发展带动鸟类保护探索;文创产品推陈出新,让游客更加了解和喜爱鸟类……研究和保护机构、民间协会、文创设计团队等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带动更多人加入爱鸟护鸟的行动中,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编 者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40多年研究和保护
“环志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本报记者 江 萌 董丝雨
6月7日凌晨两点,北京颐和园,来自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等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廓如亭集合。
广西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 本报南宁6月22日电 (记者张云河)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获悉:广西持续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深化开放合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从2017年到2024年,广西累计批复792704.9亩用海面积,海洋生产总值由1377亿元增长到2580.9亿元,年均增长9.4%。
安徽生态质量指数达63.75 本报合肥6月22日电 (记者田先进)记者近日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24年,安徽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城市环境空气方面,空气质量6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4亿千瓦 本报呼和浩特6月22日电 (记者张枨)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获悉:截至今年5月底,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总装机量达到14309万千瓦,占自治区电力总装机量的52%。 据悉,今年1—5月,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发电量12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5%。
青海境内三江源水质均达Ⅱ类及以上 本报西宁6月11日电 (记者乔栋)记者日前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2024年青海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青海全省35个地表水国家考核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所在地,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三条河干流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
贵州出台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 本报贵阳6月10日电 (记者程焕)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制定《贵州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提高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质量。 根据《办法》,在城市、县城和建制镇(包括开发区、工业园区)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不包含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都界定为“城镇生活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