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整改任务已基本完成 人民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王仁宏)今年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施第10年。“督察严肃查处了一批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 人民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王仁宏)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事关人类未来和各国发展。今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范围频发广发,带来日益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强。
生态环境部: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 人民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王仁宏)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2025年黄河汛期调水调沙结束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王仁宏)据水利部消息,9月17日9时,黄河水利委员会调度小浪底水库按1500立方米每秒下泄,标志着本次黄河汛期调水调沙基本结束。 近期,受华西秋雨影响,黄河中游泾渭河、伊洛河等出现明显涨水过程,黄委统筹洪水防御和水沙调节,联合调度小浪底、三门峡水库,于9月8日启动实施汛期调水调沙。
我国将迎新一轮强降雨过程 水利部安排部署暴雨洪水防御工作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王仁宏)据水利部消息,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预计未来3天,重庆西部北部、四川东部南部、陕西南部等地将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并有短时强降雨。 此次强降雨过程范围广、强度大,覆盖范围内多为山区且与前期雨区高度重合,受降雨影响,长江上游干流及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汉江上游等主要河流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中国为促进臭氧层修复作出重要贡献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高敬)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今年的主题是“从科学走向全球行动”。中国为促进臭氧层修复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累计淘汰约62.8万吨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的一半以上,今年年底预计还将实现9万余吨的淘汰量。
全球治理倡议在联合国论坛引发共鸣 据新华社联合国9月16日电(记者杨士龙)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以“80载同舟共济:联合国的使命传承与全球治理新路径”为主题的“新时代大讲堂”15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成为与会嘉宾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我国持续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 本报北京9月16日电 (寇江泽、罗程)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已累计淘汰约62.8万吨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的一半以上。到今年底,我国预计还将实现9万多吨的淘汰量。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中向好 本报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刘诗瑶)自然资源部南海局联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署、澳门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海事及水务局、深圳市海洋发展局等部门近日共同发布《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状况报告》。报告显示,大湾区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中向好,珊瑚礁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状况以优良为主、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基本稳定,中华白海豚和海龟等海洋珍稀生物得到有效保护。
西辽河干流年内再次实现全线过流 本报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王浩)记者从水利部获悉:西辽河汛期全线过流调度近日取得重要进展,干流补水水头到达安乐屯断面(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与下游既有水面衔接,西辽河干流年内再次实现全线过流,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自2020年起,水利部持续强化西辽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抓住春季冰雪消融、汛期雨洪资源充沛等有利时机,接续实施春、夏关键期生态补水,西辽河干流有水河段逐年延长,调度成效显著。
助力“双碳”目标落地与全球绿色协同 本报电(泽成)日前,由科技部主管的全国性非营利学术团体创新方法研究会在京成立了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发挥“榕树效应”,构建“绿色伙伴计划”创新引擎,打造国际金融、国际合作、国际新媒体三大连接器。 启动仪式上,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刘燕华说:“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西辽河干流年内再次实现全线过流 人民网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王仁宏)据水利部消息,9月13日23时,西辽河汛期全线过流调度取得重要进展,干流补水水头到达安乐屯,与下游既有水面衔接,西辽河干流年内再次实现全线过流,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据悉,自2020年起,水利部持续强化西辽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抓住春季冰雪消融、汛期雨洪资源充沛等有利时机,接续实施春、夏关键期生态补水,西辽河干流有水河段逐年延长,调度成效显著。
中国荒漠化治理获国际赞誉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4日电(记者李云平、赵泽辉)9月13日至1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多国驻华使节及联合国相关组织代表实地考察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地的荒漠化防治成果。 来自哈萨克斯坦、伊朗、伊拉克等国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使节、代表探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沙棘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乌兰布和沙漠黄河岸线流沙联防联治示范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和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等生态建设现场,深入了解中国“三北”工程在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