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河湖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本报北京5月8日电 (记者潘俊强)日前,北京发布的《2024年北京市水生态监测及健康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北京市河湖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水生态系统正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报告》显示,2024年北京市水生态监测工作共布设192个监测站点,涉及153个水体,覆盖全市主要河流、湖库,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生境指标、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三类。
宁夏首次入选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典型案例 中新网银川5月7日电 记者7日从宁夏固原市泾源县获悉,在应急管理部日前公布的2024年度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典型案例中,宁夏泾源“7·22”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避险案例成功入选。这是宁夏首次入选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典型案例,对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建好口袋公园 拓展绿色空间 本报南昌5月7日电 (记者杨颜菲)傍晚时分,吃过晚饭,家住江西抚州金溪县秀谷镇鸣山路附近的居民刘旭辉便喊上邻居,一起去“鸣山口袋公园”散步。“以前这里有污水排放,如今改造成小公园,林木繁茂、空气清新,我们都爱来转转。
云南完成百万余株古树名木数据更新 记者从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日,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完成云南古树名木数据更新工作,覆盖全省16个州(市)百万余株古树名木。 据了解,此次云南完成数据更新的百万余株古树名木,数量占全国古树名木总量的五分之一,标志着云南古树名木保护数字化、智慧化能力水平持续提升。
“观鸟热”折射“生态好”(生态论苑) “观鸟热”的兴起说明我国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因为生态持续向好,珍稀鸟类也会频频现身 眼下,鸟儿越来越多,很多人纷纷拿起相机去拍鸟、观鸟。在北京各大公园、景点里,都有不少“打鸟人”,每天“长枪短炮”对准各类色彩缤纷的鸟儿,拍下它们或是飞翔,或是嬉戏等各类优美身姿。
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习惯 初夏时节,北京正阳门迎来“老朋友们”——北京雨燕。三维扫描巢穴,留出原有进出通道……此前正阳门修缮者为雨燕营造一方栖居天地的故事,丰富着北京中轴线这一世界遗产的内涵,也凸显城市的生态底色、发展温度。
我国进一步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 本报北京5月5日电 (记者寇江泽)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国家方案》),全面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协同应对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化,推动相关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我国自1991年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认真履行各项国际义务,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总量约62.8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
“十四五”以来我国年均修复草原超过4600万亩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支持草原保护修复总投资达到1100亿元,年均修复草原超过4600万亩,年均防治草原鼠虫害面积超过1亿亩,草原鲜草总产量超过5.5亿吨。
“海洋命运共同体”上海论坛举行 吁“守护蔚蓝家园,共赢蓝色未来” 首届“海洋命运共同体”上海论坛23日在上海海事大学举行,来自海事、海洋领域的大专院校、港航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近200名专家以“共赢蓝色未来:中国方案与世界愿景”为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在主论坛上,国家安全学专家、资深外交官、国际问题专家围绕民间外交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挑战、当前国际形势与海洋秩序等展开深入探讨。
今年前三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公布:优良天数占比84.8%
人民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王仁宏)今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5年一季度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数据显示,1—3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8%;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8%,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