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环保

红色圣地的绿色革命--延安退耕还林记(一)【2】

陈凯星、李勇、姜辰蓉、闫帅南

2014年10月21日14:09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红色圣地的绿色革命--延安退耕还林记(一)

  “老羊倌”的意外发现

  故事:吴起县的许老汉借钱买回来一只小尾寒羊。他想,把这么个“宝贝”赶上山散牧,万一有个闪失,连欠债都还不上。于是他把羊圈起来,每天割草喂羊。精明的许老汉发现,圈养后,不仅羊长得快,而且还攒下一大堆羊粪,这倒是个好养法。

  启示:延安的生态逆袭同样来源于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延安市发现禁牧圈养可以增收护林,于是决定以此为契机,解开“越垦越荒、越牧越穷”的生态死结。

  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延安人苦恼着,也在求索着。

  延安市吴起县新寨乡的许志洲老汉怎么也想不到,当年他的一个偶然之举,竟会成为改变当地生态的一把钥匙。

  1994年,听说有人卖小尾寒羊卖了个好价钱,许老汉借钱买回来一只。他想,把这么个“宝贝”赶上山散牧,万一有个闪失,连欠债都还不上。于是他把羊圈起来,每天割草喂羊。精明的许老汉发现,圈养后,不仅羊长得快,而且还攒下一大堆羊粪,这倒是个好养法。

  这位“老羊倌”的偶然行动,引起了延安市和吴起县领导的重视,他们发现,这不但能让农户增收,还能保护植被。当时的延安市决定以此为契机,解开当地“越垦越荒、越牧越穷”的生态死结。

  延安并非种不了树,翻看延安的地方志,其中曾有“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记载。

  1998年,在深入调研后,吴起县实施封山禁牧,一次性淘汰散牧山羊23.8万只,在全国首开封山禁牧先河。据时任延安市长的王侠回忆,大自然表现出了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吴起退耕还林的当年,山青羊肥,效果显著。

  1999年,国务院领导提出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十六字治理措施,要求延安人民变“兄妹开荒”为“兄妹植树”,实施退耕还林,建设美好家园。在吴起县经验的基础上,1999年,延安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下决心将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面积达1000多万亩。此举迅速在黄土高原上掀起了一场“绿色”风潮。

  困厄之中,创造转机。中央的决策,让这片裸露的黄土地看到了希望,让人们的生活迎来了改变的契机。从此,一场“绿色革命”从黄土高原上的“红色圣地”发起,随后席卷全国大地。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杨翼、蒋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