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環保

河南南陽露天雲母礦被誤認金礦 村民瘋狂採挖

2014年02月17日08:13    來源:大河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河南南陽露天雲母礦被誤認金礦 村民瘋狂採挖

  近日,一條“南陽村民春節狂挖‘黃金’”的視頻走紅網絡,讓臥龍區安皋鎮太清觀村出了名:這裡有一個露天大“金礦”,村民們爭相挖掘,並將挖出的“金礦”拿到鎮上的金銀飾品加工店打成鐲子、戒指、項鏈等飾品佩戴。昨天,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經過權威部門的檢測,所謂露天“金礦”含金量為零,實為雲母礦產﹔村民們戴的“金首飾”實為“銅首飾”。目前當地政府和公安、工商部門已對涉嫌詐騙的當地金銀首飾加工商戶進行調查,同時封存了該雲母礦產,提醒廣大村民和讀者勿再上當受騙。

  滿山都是挖“金”人

  安皋鎮太清觀村位於南陽市城區西北部約30公裡,是一個淺山丘陵村。2月7日下午4時,在該村雙山溝組的一個土坡上,記者見到了100多個男女老少正在忙活。有的用洋鎬刨,有的用鐵鍬挖,還有蹲著用手挖的……

  “今天挖的不算多,但到鎮上的金銀加工店裡去打個小點兒的手鐲沒問題。”一男村民打開袋子給記者看,裡面有兩大捧淺黃色魚鱗片狀半透明的物品。他告訴記者,這兩天來的外縣人不少,有的跑了一百多裡,最多時有上千人。

  “你看俺手上戴的都是年前加工的,挺好看的,和城裡買的沒啥兩樣,要不要?便宜賣給你?”一位女村民擼起胳膊向記者炫耀。記者花50元買了一隻手鐲。

  一同前來的拍客“小丫”告訴記者,春節前她到這裡走親戚,發現原本偏遠落后的小山村都成了“土豪金”,村裡婦女們都“披金戴銀”,出於好奇和弄清真相的初衷,她拍攝了視頻發到了網上,沒想到這段視頻很快走紅網絡,點擊率超過550萬。

  “黃金”火了鎮上首飾加工店

  當天下午6時,記者來到安皋鎮政府所在地。在村民的帶領下,找到了他們加工“黃金”首飾的地點,一間不大的門面裡擠滿村民。記者擠進去一看,加工店裡,師傅正在用力踩著風機,氣槍“呼呼”忙個不停,村民手裡都拎著大小不一的袋子等著加工。

  “別擠!一會都能給大家的加工完。”一個中年男子正蹲在地上,熟練地從盆子裡面撈起一個閃閃發光的金戒指,還不時地抬頭回答催促的村民。一個戒指加工10元,鐲子20元。

  當記者問村民挖的到底是不是金子時,加工店老板承認不是純黃金,但可能含有20%的沙金。

  一個村民說,過去見過這些東西很多,沒聽說好干啥。也不知哪個村民把挖的東西拿到街上加工成首飾,拿回來一看和高價的黃金也沒啥區別,於是附近的村民就挖開了。

  “黃金”原是金雲母,加工店或涉嫌欺詐

  村民爭相搶挖的是不是真金白銀?這些“金首飾”是否具有收藏價值?

  昨日上午,記者拿著淺黃色魚鱗片和從村民手中購買的“金”首飾,採訪了河南省珠寶玉石協會副會長、金正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華文海。

  他說,這些首飾呈現的是銅黃色,與黃金呈現的金黃色不同,而且重量明顯比黃金輕。至於村民挖的這些“金子”,是雲母中的一種,叫金雲母,但不含金屬顆粒,而是外表略呈黃色。該礦產市值約為3000元/噸。主要用於工業。

  對記者提出的,金雲母不是金屬,如何能夠熔煉出首飾?華文海說,從道理上講不通,有待進一步深究﹔對於村民手中的首飾,則僅僅是工藝品而已,因為工藝比較粗糙,沒有多大的收藏價值﹔對網友提出的“不是金銀,長期佩戴是否有害”等問題,他則表示,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

  此前,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勘察院也對村民們挖掘的礦石土樣及金鐲子進行了檢測。檢測報告顯示,礦石土樣主要是以硅鋁鐵成分為主,金銀銅等含量幾乎為零﹔而手鐲的成分主要以銅鋅為主,其中銅佔58.97%,鋅佔34.68%。

  那麼,這些礦石是如何在安皋鎮金銀首飾加工店變成了“金鐲子”?安皋鎮金銀首飾加工店是否涉嫌欺詐?據悉,目前,當地派出所和工商所均已接到村民舉報稱自己打出來的首飾都是假的。記者昨日從安皋鎮政府了解到,當地政府和公安部門、工商部門正在對涉嫌詐騙的金銀首飾加工商戶進行調查,如果當事人確有欺詐消費者的行為,將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其嚴厲查處﹔同時封存了該雲母礦產,當地政府提醒廣大村民和讀者勿再上當受騙。 大河報 記者 郭啟朝 通訊員 屈連文

(責編:蔣琪、王靜)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