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環保

水龍頭之毒:含多種重金屬元素

2014年03月17日13:18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水龍頭之毒

  “淨鉛”成為市場“新寵”。然而,“無鉛”或者“淨鉛”二字對於國內的銅制水龍頭而言卻是一個“偽命題”。

  2013年7月14日,上海電視台《七分之一》披露:通過對13個水龍頭樣品進行實驗,發現 9個品牌的水龍頭浸泡水鉛含量超國標。

  其中,美標、申鷺達、朝陽衛浴少量超標,恆潔衛浴、得而達、摩恩超標數值在2?6倍,而九牧和高儀水龍頭的鉛超標量達到了18倍,最嚴重的樂家品牌鉛析出量為173微克/升,超標34倍之多。

  中外知名水龍頭大品牌的悉數上榜,一時間攪亂了國內的水龍頭行業。

  5個月之后,面對愈演愈烈的水龍頭“毒鉛門”,央視《是真的嗎?》再次對市場上的14款不同品牌的水龍頭進行了檢測,這一次名牌水龍頭安然過關,隻有來自建材市場的星豐潔具與五林衛浴兩個廠商的水龍頭存在鉛超標。

  “毒鉛門”發展到此時,伴隨著大品牌的“沉冤昭雪”似乎已是塵埃落定。然而,對於廣大的消費者而言,謎團仍未全部解開,關系每日飲食的水龍頭安全嗎?對於水龍頭行業,一次大洗牌也正悄悄地醞釀。

  本刊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四大家族”的憂郁

  在晉江中游,福建泉州南部的丘陵中,有一個地狹人稠、資源並不豐富的縣級市—南安。它曾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如今卻是大名鼎鼎的“中國水暖城”,擁有申鷺達、中宇、九牧、輝煌在內的四大知名水龍頭品牌,號稱南安“四大家族”。

  與此同時,南安亦有30多萬人遍布全國,控制了水暖行業全國80%的終端銷售。2013年7月,這個龐大的水暖帝國承受了一場不小的沖擊,“四大家族”中的九牧與申鷺達成為眾矢之的。

  兩家涉事企業均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稱各自的水龍頭產品符合行業標准對鉛析出量的要求,九牧還提供了“國家建筑材料工業建筑五金水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所出具的檢驗報告。本刊記者走訪北京玉泉營居然之家時發現,由於“毒鉛門”的影響,這兩家企業的銷售量都有所減少,九牧的銷售人員稱:“出事后,九牧總部給各地賣場都下發了檢驗報告。”

  令“四大家族”和水龍頭業最不安的,其實是圍繞大品牌生長的諸多小微品牌,央視二套《是真的嗎?》所提及的星豐潔具與五林衛浴,它們同樣來自南安。“這個行業,和中國其他的制造業一樣,出問題的多是不具備生產資質的小微企業。”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業商會衛浴專委會秘書長謝鑫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目前,中國有三大水暖生產基地,福建廈門、南安,浙江溫州、玉環,廣西開平、水口。無論是哪一個,都既有核心大品牌,也有數目眾多的小微品牌。謝鑫說:“浙江一個鎮,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小微衛浴企業就有400多家,沒有注冊的家庭作坊式的企業可能更多。”

  大量小微水龍頭企業的存在,拉低了整個行業的質量水准。

  在浙江玉環,記者拍下了銅制水龍頭的原材料生產過程,為了降低成本,大量的電子元件垃圾、鉛皮等被加入銅水中,以此為原料生產的銅水龍頭,其含鉛量可想而知。

  但整治卻不容易:那些沒有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一旦聽到風聲就會暫時關閉﹔更重要的是小微水龍頭企業對當地經濟頗有貢獻,一些政府部門面對已經形成規模的小微企業群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謝鑫說:“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大品牌的擴張,通過擠佔小微企業的生產份額來促其消失”。

  何處覓“無鉛”

  經歷“毒鉛門”事件后,公眾對於鉛毒的危害有了更多的關注。

  作為一種具有神經毒性的重金屬元素,鉛在人體內無任何生理功用,其理想的血鉛濃度為零。但是,由於環境中鉛的普遍存在,絕大多數人體中均存在一定量的鉛,在安全線內無虞,一旦超標就會危害神經、造血及消化系統。

  消費者開始尋找“無鉛”的水龍頭,一時間打著“淨鉛”口號的水龍頭產品成為水龍頭市場的“新寵”。然而,“無鉛”或者“淨鉛”二字對於國內的銅制水龍頭而言卻是一個“偽命題”。

  國家建筑材料工業建筑五金水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試驗室主任趙鋼,擁有多年水龍頭檢測的經驗。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受工藝限制,目前水龍頭鑄造絕大部分採用銅合金,含有59%的銅、40%的鋅和1%的其他金屬,本身就含有微量的鉛元素。而且為了方便精加工和切削,制作過程中還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鉛。“2010年,美國加州推出徹底的低鉛法案AB1953,要求‘與飲用水接觸的水龍頭過水表面區域鉛含量加權平均值不超過0.25%’。”

  可見,即便是對銅制水龍頭原材料要求最為嚴格的美國,完全無鉛的水龍頭也並不存在。“在國內的水龍頭行業,一些大廠商已經開始按照加州的低鉛法案生產水龍頭,一方面是為了主動提升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這些廠商的生產線也在為國外水龍頭企業代工,對方的高標准必須遵守”。

  上海電視台《七分之一》欄目曾介紹了一種可大為減少銅水龍頭鉛含量的制作方法,即將制作工藝所需要的鉛由鉍元素來取代。趙剛則對本刊記者表示,加鉍元素盡管可以大幅降低水龍頭鉛元素的含量,但加鉛的黃銅卻更適合水龍頭的精加工,因為加入鉍元素后水龍頭材質偏硬容易斷裂﹔更重要的是,鉍元素是微量元素,成本較高,企業為保利潤一般不會採用,隻有一些有出口需要的大品牌才會以鉍代鉛。

  和水龍頭材質“門道”一樣復雜的是其價格。在本刊記者對北京各大建材城的走訪過程中,既見到過標價上萬元的德國“高儀”水龍頭,也見到過15元一個的“奧斯森”水龍頭,而后者是已被北京市工商檢測部門檢測出鉛含量超標的不合格產品。

  趙鋼介紹,昂貴的水龍頭多是國外企業在本土生產的高端產品,更多的是品牌效應的附加值﹔低價的水龍頭則根本不能保証材質,建材城的經銷人員也明確告訴本刊記者:低價水龍頭多是鋅合金材質,而鋅合金的含鉛量和鉛析出量根本不適合用作制造水龍頭。

  “可以說,按照目前的銅價(3.8萬元/噸∼4萬元/噸,一個約1.5公斤重的面盆龍頭,如果價格低於150元,其質量基本就失去了保証”,一位水龍頭業的資深人士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契機與隱憂

  水龍頭“含鉛門”在某個意義上,並不是一件壞事。

  在趙鋼看來,該事件會極大地推動水龍頭行業新國標的出台,而他已為此努力了近10年。“不得不說,水龍頭鉛超標頻發和現有標准的缺失是聯系在一起的”。對於水龍頭行業,對生產廠商具有強制性的國家標准與行業標准,分別是國標《陶瓷片密封水龍頭》(GB18145-2003) 與行標《水龍頭通用技術條件》(QB 1334-2004)。然而,前者隻對水龍頭的外觀質量、使用性能等作出了規定,對鉛等有害物質的限量並未作出規定,后者也是如此。

  而對鉛含量和析出量有明確要求的標准卻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屬於推薦性標准,分別是國標《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性評價標准》(GB/T 17219-1998),要求鉛的限量≦0.005mg/L(毫克每升)﹔與建材行業推薦性行標《水龍頭鉛析出限量》(JC/T 1043-2007)規定鉛析出濃度不高於0.011mg/L。“這兩個推薦性標准,目前執行得並不好。而且,兩個推薦性標准對鉛含量的數據規定也並不一致”,不強制與不一致給了生產廠商許多的借口,特別是對於從事水龍頭生產的小微廠商而言,幾無約束力。

  2003年,趙鋼所在的國家建筑材料工業建筑五金水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就曾想過要把水龍頭含鉛量寫入國家標准,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實現。2009年再提此事時,許多廠商又質疑“為何隻限制鉛”,“去年的水龍頭鉛超標事件,加速了新國標的出台。”

  對於謝鑫而言,“含鉛門”則意味著一次行業洗牌正悄悄醞釀。一旦新國標出台,一個水龍頭產品的成本將會提高30%左右,水龍頭行業內靠低價搶佔市場的低端品牌將徹底失去生產資質,優勢品牌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也必然會提高產品質量與自我檢測,水龍頭行業的升級將和洗牌一起到來。

  契機的出現,並不能抹去仍然存在的隱憂。

  “鉛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足夠重視,但水龍頭中還含有鋅、錳、鉻、鎳等其他重金屬元素,它們的析出量一直以來也沒有國家標准的約束”。這其中,鉻元素超標問題已經有所顯現,在央視二套《是真的嗎?》欄目中,蘇泊爾生產的一款不鏽鋼水龍頭就被檢測出六價鉻超標,“今年有望出台的《陶瓷片密封水龍頭》新國標,對各種材質水龍頭中的鉛、鉻、鎳、錳、鎘等重金屬限制量都作出明確的規定。但在沒出台之前,普通消費者對自身權益的保護應當更為全面。”

  自來水運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每一個環節與部件的達標和安全都決定了飲用水的最終結果。水龍頭只是終端放水裝置,大部分的水存在於閥門和管道中,但在目前,閥門和水表的制造卻多採用雜銅,且無人監管,“如果管道材質是鑄鐵,重金屬超標會更加嚴重。”而在歐洲,政府部門對飲水安全採用的是系統監控,其對水龍頭、閥門、管道均有相應的重金屬和微生物標准。一位曾從事水管銷售的工作人員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他曾銷售的水管管材更多地看重能否通過國家對壓力標准的設定,在材質上一直都沒有特別要求。

  如此一來,水龍頭之於水是最后一關,但對於國內飲用水安全而言,還未出台的新國標與轟轟烈烈的“含鉛門”不過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

(責編:楊翼、蔣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