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環保

3分鐘泡的方便面32小時都不能消化?

阮光鋒

2014年04月27日16:16    來源:果殼網    手機看新聞

 

流言:

  方便面是很普通的食物,但一直頗受爭議。最近,有流言稱,美國科學家通過膠囊內鏡的方式拍攝了“加工食品”與“無添加物食品”被吃進肚子裡的情況對比,結果發現手工拉面在32小時后已經完全被消化,方便面則仍保有殘余、尚未完全消化。流言中還聲稱,方便面難以消化是因為其中加了多種抗氧化劑、添加劑等,長期食用有害健康。事實真是如此嗎?

真相:

  流言中提到的膠囊內鏡拍攝圖像是真實的,但對它的解讀並不正確。而且這次拍攝並非嚴謹的科學實驗,從中也不能得出方便面難以消化或有害健康的結論。

膠囊拍攝的消化圖像是怎麼回事?

  “利用攝影膠囊拍攝面條消化過程”確有其事,這是一個由媒體從業者史蒂芬妮·巴丁(Stefani Bardin)和研究胃腸道科學的醫生布雷登·郭(Braden Kuo)合作的拍攝項目。在這一項目中,有兩名志願者分別吃下兩組不同的食物(一個人吃方便面,另一個則吃手工面條,此外兩個人還吃下了不同種類的飲料和軟糖),再吞下膠囊內鏡,以便對消化道內的情況進行記錄[1]。

  該拍攝項目的介紹視頻

  流言中所截取的圖像就來自史蒂芬妮·巴丁在TED大會上對拍攝項目進行介紹的這個視頻。這些圖像確實是真實拍攝的,但流言中對它的解讀卻有問題。事實上,在史蒂芬妮·巴丁的視頻中明確說到,兩種面在吃完后2個多小時就已經基本消化,看不到完整的面條了,隻有方便面還能看到少許方便面的樣子。而且,拍攝所使用的膠囊內鏡對每個人每次所能記錄下的影像時長隻有8小時,無法對面條消化情況進行連續32小時的記錄。因此,流言中“方便面32小時后依然沒有消化”的說法沒有依據。

該項目中拍攝所用的膠囊內鏡。

食入后兩個半小時左右時的影像。左側為方便面,右側為手工面條。

  另外,在這次拍攝中所記錄的一共隻有兩個樣本,也並沒有經過嚴格的實驗設計。這樣得到的影像實在很難說明什麼問題。每個人的消化能力是有差異的,拍攝中觀察到的面的消化差異可能只是個體消化能力的差異所致。而且除了面之外,兩人吃的其他食物也有差異,導致消化不同的原因就更加無法判斷。更何況,“不能完全消化”與“有害健康”也是兩碼事,否則我們豈不是連金針菇也不能吃了?布雷登·郭在接受採訪時也承認,這個項目的初衷只是為了觀察加工食品的消化過程,由於受試者的不足,目前並不能從中得出方便面不好消化或者有害健康的結論[2]。

方便面中的添加劑需要擔心嗎?

  流言中還提到,方便面中加入了制作瀉藥、美白劑的酒石酸、用於隱形眼鏡、打火機的成份特丁基對苯二酚(TBHQ),還有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等抗氧化劑,這些抗氧化劑使面條難以消化,還會危害健康,事實真是這樣嗎?

  為了防止油脂氧化,油炸方便面中確實會添加抗氧化劑。目前,國際上常用的抗氧化劑有20多種,其中,BHT和TBHQ是最常用的兩種。根據我國國家標准《GB 2760-2011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准》,BHT和TBHQ在方便面中的允許最大使用量是0.2克/千克。國際食品添加法典委員會JECFA評估認為,TBHQ 的安全值為每千克體重0-0.7毫克,而BHT的安全值為每千克體重0-0.3毫克,這幾種抗氧化劑也不會致癌 。一般來說,合理合法使用,抗氧化劑並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更多閱讀:吃泡面要當心?)

  流言中提到的酒石酸是一種抗氧化劑的增效劑,它在很多天然水果中都存在,安全性並不需要擔心。酒石酸作為加工助劑可用於各種食品,不需要做限量規定。而且它還能提高抗氧化劑的效果,減少用量。

  與很多食品添加劑一樣,抗氧化劑除了應用在食品之外,在其他化工產品中也有應用。比如,BHT、TBHQ還可用於化妝品、塑料、汽油及石蠟中,“隱形眼鏡、打火機”之類的說法也由此而來。這與“面包含有鞋底成分”的說法一樣,不過是博人眼球的標題黨,完全不能說明食品添加劑有安全問題。

  至於碗裝泡面釋放聚苯乙烯危害人體的說法,請看吃一包泡面需要解毒32天嗎?中的詳細分析。

結論:

  謠言破解。“方便面32小時還不能完全消化”是對原拍攝影像的錯誤解讀,方便面雖然不是什麼健康食品,也不適合多吃,但其中的添加劑並不會帶來安全問題。

(責編:初梓瑞、蔣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