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中岸線“留白”韻味無窮

長達數十公裡的揚中長江岸線上,生長著楊樹、蘆葦等防風擋澇植物,保持著良好的生態風貌﹔而在一江之隔的對岸其他縣市,各種企業和大大小小的碼頭遍布岸線。乘船沿江蘇省揚中市境內的長江順流而下,人們總是對鮮明對比的場景過目難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長江岸線資源的利用上,我們一直堅持生態優先,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揚中市委書記潘早雲表示。
5/6深水岸線主動“留白”
作為四面環江的“江中明珠”,揚中自然岸線總長度達129.2公裡,主江岸線47.5公裡,宜港深水岸線近30公裡,已開發深水岸線僅4.9公裡,5/6處於待開發狀態,佔鎮江港全港未利用宜港深水岸線的比重超過70%。
一個工業強市,且坐擁如此優質的長江岸線資源,為何偏偏在岸線利用上留下了發展“盲點”?對此,揚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艾曉暉解釋道,在岸線開發利用上,揚中遵循“留白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的開發理念,對項目必須千挑萬選,好中選優、優中選精。“如果沒有好項目,那就放一放、緩一緩,為今后發展留下更多空間。”
據介紹,作為江中綠島,揚中市委、市政府始終擰緊制度總開關,堅持可持續發展和嚴格的生態保護,全市國土面積的23.35%列入生態紅線區內,嚴肅查處在紅線內違規開發建設等行為﹔同時,將生態紅線保護要求作為項目環保審批的先決條件,對與生態紅線保護要求沖突的項目實行零容忍,引導經濟社會發展合理布局。在項目引進上,揚中設置了嚴格的“綠色門檻”,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對高能耗、高污染項目堅決說“不”,對涉及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等符合產業政策的建設項目開辟“綠色通道”。2015年,揚中完成項目驗收158個,否決選址不當、污染嚴重項目9個。
同時,揚中在岸線利用上堅持可持續發展,通過建立岸線儲備,合理開發和提高利用港口岸線效率,嚴格控制岸線過度使用。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揚中市已累計否決審批項目超過200個。
岸線使用定位“高標”
記者從揚中市交通局了解到,目前全市獲批使用岸線的企業僅5家,發展無污染的高端制造業和綠色港口運輸。市口岸辦每周都會對全市岸線使用情況進行巡查,一旦發現違法違規侵佔、破壞岸線的情況,立即上報並協同相關單位進行查處糾正。
如今,堅持生態優先、“留白”岸線,已成了揚中吸引國內外客商的閃亮名片。國內一著名基金公司老總說,上海、南京舉辦重大政治和國際活動,揚中沒有一家因環境問題要停產關門的企業。這就是揚中的魅力,也是揚中最好的綠色名片。揚中市招商中心主任袁進介紹,目前,看中揚中黃金岸線的企業有30多家,其中不乏世界五百強的企業和大型的央企。
產業綠色化和高新技術唱主角
守著黃金水道卻主動“留白”,這樣的發展策略會不會讓揚中錯過發展機會,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在堅持生態優先、嚴把岸線資源關的同時,揚中把島內的發展重點放在高科技產業上,通過科技創新,推進轉型升級,經濟質量得到了穩步提升。2015年,全市應稅銷售、工業增加值增幅在鎮江保持領先水平。
據悉,揚中市還實施了創新驅動戰略,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加大創新投入,營造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加快對高新技術產品、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領軍企業的培育,進一步壯大創新載體平台,搭建政產學研合作平台,引進高層次人才。目前,揚中高新技術企業達117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0.29件,每萬名勞動力中研發人員達192名,建成省級以上工程中心等企業研發機構88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企業產值比重達75%以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