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長江之腎”擁有3處國際重要濕地和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洞庭湖 誰寫青翠入畫來

本報記者  顏  珂
2016年05月13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野化的麋鹿在濕地奔走。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提供

  東洞庭湖濕地的夏候鳥——夜鷺。
  本報記者 劉 磊攝

  工作人員對濕地魚類進行分析統計。
  劉向葵攝

  在螺旋槳的轟鳴聲中,直升機很快就將記者帶到湖南省洞庭湖上方的百米高空。鳥瞰洞庭,水網縱橫、草甸青翠的初夏美景盡收眼底。

  納四水,連長江,洞庭湖地區懷抱3處國際重要濕地,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稱為“長江之腎”。

  重拳整治,西洞庭3年恢復濕地8萬畝

  西洞庭濕地內,水清魚躍,蘆葦鋪綠。

  同樣的航線,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梅碧球,已不知走過多少次。每次船頭遠望,心頭卻另有一番波瀾,“要是在幾年前,哪有這樣的景色?”

  銜沅、澧,吞長江,地處湖南省漢壽縣境內的西洞庭湖濕地,洲灘密布、江湖交錯,是我國內陸和長江中游地區通江湖泊濕地的典型代表,也是構建洞庭湖乃至長江中下游濕地安全體系的戰略要地。獨特的濕地生態系統,孕育了豐富的物種資源,滋養著當地百姓。

  幾年前的情景,梅碧球記憶猶新。湖面布滿圍欄、圍網,到處都是“迷魂陣”,炸魚、採砂、毒鳥等非法逐利手段幾近瘋狂。“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最確切不過。”至今回想,梅碧球心有余悸。

  生態危機,還來自楊樹的大量栽植。多年前盛行的造林運動,讓楊樹林佔領了洲灘,濕地植物種群逐漸衰落,生物多樣性日漸下降。在保護區內實施的開溝抬壟植樹,導致區內的鳥類取食、棲息場所及魚類三場(產卵場、索餌場、洄游場)大量消失。

  2009年開始,一場拯救西洞庭的戰役打響。漢壽縣委、縣政府下了最大決心,重拳整治,拉網“掃蕩”。僅湖中非法圍欄、圍網,就拆了30萬米,拆除的竹、木樁也多達30萬余根。3年時間,扭轉了亂象,也壓住了反彈,恢復濕地面積8萬多畝。

  除了上百萬隻候鳥,還出現了野化程度很高的麋鹿亞種

  5月的東洞庭濕地,最常見的是鷺鳥。“背上有橙黃色長形飾羽的是牛背鷺,黑綠色的那是夜鷺……”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總工程師姚毅,一一介紹。

  在東洞庭湖濕地,最好的觀鳥時節,其實是冬天。這個我國首批六大國際重要濕地之一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確定的全球200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每年冬季吸引了12萬余隻候鳥越冬。

  守護東洞庭湖十余年,姚毅每年都會監測候鳥種類和數量。“根據這幾年的監測情況來看,越冬候鳥的數據都很穩定,說明保護區的水、草、洲、灘等狀況也很穩定,每年還能發現新品種。”姚毅告訴記者,像大擬啄木鳥、黃臀鵯、火烈鳥都是近年來發現的“新成員”。

  更為神秘的是麋鹿。1998年那場大洪水過后,放養於湖北石首天鵝洲的36隻麋鹿沖破柵欄,泅過水深流急的長江,其中小部分來到了東洞庭濕地,開始繁衍生息。到如今,日益壯大,數量已增加至90—120頭之間。

  畢業於中南林科大的博士宋玉成,6年前扎根東洞庭湖,專門從事麋鹿研究。他把這批麋鹿的特征歸納為“三個最”:最年輕的麋鹿亞群,野化程度最高,發展潛力最大。今年3月,為促使鹿群基因交流,湖南省林業廳專門從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引入16頭雌雄搭配的麋鹿,放養於東洞庭湖。這批麋鹿不久前還添了兩隻幼崽。

  保護濕地修復生態,成為全社會齊心協力的“大合唱”

  西洞庭上打了半輩子魚,如今的袁序華卻成了西洞庭湖濕地保護協會的會長,“我們的會員,70%以上都是湖中作業的漁民。”

  工作職責除了推廣環保理念,還有巡防監督,甚至打撈湖面垃圾的活兒,會員們也干。

  “其實,漁民們也明白竭澤而漁不可取,但以前捕撈無序,如果自己規范了,別人還在非法捕撈,就感覺吃虧。”梅碧球笑著說,有人曾跟他開玩笑,讓漁民成了保護志願者,總有那麼幾分“招安”的味道。

  其實,規范了捕撈秩序,漁民也會算大賬。“看起來現在捕魚量少了,但從長遠看,生態好了,漁業資源才能持續利用。”袁序華說。

  西洞庭整治過后,漢壽縣委常委、副縣長余習瓊明顯感受到“不論是部門還是群眾,保護意識都明顯增強了”。

  在東洞庭湖,每到禁漁季節,當地居民便自發組織起巡防隊,守魚護魚。“從原來部門保護的‘獨唱’,變成了全社會保護的‘合唱’。”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趙啟鴻說。

  “濕地保護,不可能光靠林業部門一家。”湖南省林業廳總工程師吳劍波說,這幾年,湖南省採取了關閉污染企業,實施漁民上岸,拆圍控沙等系列行動,正是有握指成拳的合力,才保証了在江湖關系變化、長江來水減少情況下,洞庭湖環境的相對穩定。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13日 15 版)

(責編:蔣琪、史雅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