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漁限牧修復環境,迪慶州將用兩三年綜合治理
納帕海 水豐草美隻為你(美麗中國·夏之濕地)

![]() |
七林旺丹每天都要騎馬巡護濕地。 |
![]() |
雨季到來,依拉草原變成水草豐美的納帕海濕地。 |
![]() |
牲畜在納帕海濕地覓食。 |
依拉草原的雨季,來得比往年早了些,才到5月中旬,到處已綠意盎然。
“再過十幾天,草原上暗藏的一個個水窪將逐漸連成一片汪洋,依拉草原也將迎來另外一個名字——納帕海。”雲南香格裡拉納帕海自然保護區管理所所長和紹友說。
濕地面積隻有2083公頃,卻是115種濕地植物、171種鳥類的共有家園
位於橫斷山系核心部位的納帕海,由於海拔落差大,高原淡水湖泊沼澤與周圍森林植被在此形成了獨特的濕地生態系統。也因此,濕地面積隻有2083公頃的納帕海,2004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據不完全統計,納帕海共有濕地植物115種,鳥類171種,每年在此越冬的候鳥12萬隻左右,其中不乏珍稀瀕危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黑鸛、胡兀鷲、白尾海雕等。
納帕海也是我國低緯度、高海拔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季節性沼澤濕地。夏末秋初,雨水頻降,納帕海湖面增大,秋末至次年夏初,湖水下落,不少地方僅留下小小河道阡陌相連。湖在草原上,草原在湖中。
除了為野生動物提供天然棲息地,納帕海更為當地人提供了廣闊的天然牧場。夏末水位上漲之前,大片的湖面裸露,牧草卻愈發濃密。不少牧民將牦牛放養在納帕海,便不再過問。用牧民的話說就是:“在這裡放養的牦牛,肉質比別處養的都要香很多。”
排湖造地使“森林旁的湖泊”受損,禁漁、控豬等措施讓濕地植被逐漸恢復
納帕海在藏語中的意思是“森林旁的湖泊”。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前,納帕海周圍山地森林茂密,村民大多住在離納帕海較遠的山坡上。到了上世紀60年代,為擴大耕地面積和冬季草場,人們炸開落水洞,擴大納帕海出水口,並在湖區中間開挖排水溝,使冬季納帕海水體縮小速度加快,沼澤面積也因此減少。納帕、春宗等村庄為了耕作、放牧便利也從山上搬遷到湖邊。
一邊伐木建房、燒柴,一邊排湖造地,少了森林保護的納帕海開始變得旱澇頻繁,濕地生態系統面臨嚴重威脅。
近十幾年來,通過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納帕海周圍山地植被已逐漸恢復。2012年起,納帕海自然保護區開始執行“禁漁令”,僅今年3、4月份,保護區就查禁捕魚網30多張。2015年以來,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通過濕地生態功能自然修復,將水引入納帕海濕地170畝試驗地中,試驗地水生植被已基本恢復。這讓當地保護者看到了濕地功能完全恢復的希望。
在香格裡拉,家豬野養也司空見慣。可家豬在納帕海濕地覓食過程中會翻動泥炭層,破壞濕地植被。家豬所到之處,基本看不到草地,隻剩下一堆堆泥巴。為了更好地保護好納帕海周邊的濕地資源而又不與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矛盾,2010年香格裡拉市建塘鎮政府與當地群眾協商一致達成“家豬圈養”試點項目,通過補助村民豬圈建設費用的方式引導村民圈養家豬。如今的納帕海,散養的家豬已經難覓蹤跡,緞帶般的草原成為納帕海的標志。
迪慶州將用2到3年集中力量治理入湖河道、湖邊社區和草場等
“有些游客喜歡進入納帕海釣魚,還有偷挖海泥、亂採砂石的現象,這些對濕地都會造成不小的破壞,一定要制止。”納帕海濕地的管護人員七林旺丹說。
無序旅游和環境污染則是更大的威脅。馬匹和旅游者的過度踐踏,會導致土壤板結、植被破壞﹔而旅游者帶來的大量垃圾,也在破壞本已脆弱的濕地生態。
“旅游剛發展起來時,家家戶戶都養了五六匹馬甚至更多,后來我們發現過多的馬匹超過了草場的承載量,於是每戶自發將馬匹數量減少到了兩匹。”香格裡拉市建塘鎮解放村春宗村民小組副組長格榮七林告訴記者,為了保護好納帕海,村民自發組成濕地保護隊,輪流為濕地撿垃圾、做清潔。
“過度利用和無序開發是納帕海濕地保護面臨的最大問題。整個納帕海地區是向四面敞開的,無法實現全封閉管理。”迪慶州林業局副局長和向城認為,隻有將旅游逐漸規范起來,實現旅游發展對當地村民的反哺,才能通過發展帶動濕地保護。
更大規模的納帕海自然保護綜合治理項目已經啟動,迪慶州將用2到3年的時間,集中力量對入湖河道、湖邊社區、草場恢復等進行治理,助力納帕海生態環境良性發展。如今,隨著高原濕地的恢復與保護,在納帕海越冬的黑頸鶴數量已經從幾年前的200多隻,增加到了近400隻。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18日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