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北京藍”為何增多了

鄧建勝
2016年06月13日08: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北京藍”逐年增多,有兩條經驗可資借鑒: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鐵腕治污﹔京津冀一盤棋,齊心協力聯防聯控

  

  幾乎每天傍晚或深夜的一場大雨,讓北京這個端午假期風清氣爽,天藍雲白。

  也是去年的6月10日前后,如洗過般明淨的“北京藍”曾引起媒體熱議。今年“北京藍”出現的頻次更多,特別是這幾天強對流天氣帶來的雲彩更加潔白多姿,但媒體沒有了往年的關注熱情。

  物以稀為貴。少了公眾熱議的“北京藍”,說明生態環境在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公報顯示,北京空氣中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呈下降趨勢,今年2月PM2.5甚至同比下降了53.6%,創歷史最低。

  北京的努力,也得到了國際認可。上月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北京空氣污染治理歷程:1998—2013年》認為,北京持續採取的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對改善空氣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初步形成了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局面,為全球其他發展中經濟體創造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逐年增多的“北京藍”,說明京津冀空氣質量開始扭轉惡化的趨勢。今后可借鑒的經驗何在?筆者以為,最核心的有兩點:一、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鐵腕治污﹔二、京津冀一盤棋,齊心協力聯防聯控。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近年來正是形成了這樣的共識,各地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才能毫不手軟。通過治理大幅削減污染負荷,“北京藍”才得以重現。

  京津冀一盤棋聯防聯控,印象最深刻的是各地治污不再護短。

  二三十年的環保實踐証明,“自掃門前雪”式大氣污染防治無異於沙灘作畫,經不住風吹雨打。京津冀逐漸認識到,在聯防聯控中哪怕把問題說得更嚴重些,也無妨,相互“揭短”反而能加快治污進程,提高治污效率。比如,這兩年環保部和媒體對河北省的公開批評特別多,但河北全省上下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出台嚴厲的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踏踏實實治污減排、心無旁騖轉型升級,為“北京藍”做出了貢獻。


 

(責編:蔣琪、史雅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