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神農架 留住雲間大九湖(美麗中國·夏之濕地)

本報記者 付 文
2016年06月17日07: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被周圍2000多米高的群山環抱,大九湖常年雲霧繚繞。

  楊守保攝

  科研人員從濕地提取泥炭分層樣本,進行地質和氣候研究。

  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供圖

  大九湖濕地水域面積恢復到1065公頃。

  陳 力攝

  6月15日,湖北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正式啟動,試點范圍為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神農架國家地質公園、神農架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面積為1170平方公裡。

  “大九湖是研究濕地演變和氣候變化的重要標本,這裡發現的小黑三棱群落和睡菜群落是國內首次記載。”湖北神農架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科研所副所長張志麒說。九大湖濕地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典型亞高山泥炭蘚沼澤濕地之一,2013年進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經過10年治理和生態修復,一度消失的水面如今恢復到1065公頃。

  “雲間濕地”的深厚泥炭層,記錄著華中地區1.6萬年來的氣候變化

  初夏清晨,走在神農架大九湖,湖面被薄霧籠罩著,遠處層巒疊嶂的高山倒映在湖面上。

  “大九湖有‘雲間濕地,天上九湖’之稱。”神農架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向平洋說,這裡海拔高,大九湖被周圍2000多米高的群山環抱,常年雲霧繚繞,與此同時,大九湖雨量充沛、蒸發小、濕度大,沒有外來河流補水也沒有河流直接排水,每一滴水都來自雲間,水“從天上來,由地下走”。

  大九湖位於神農架林區西南部,介於川、鄂、渝交匯處,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說,平均海拔1730米,總面積5083公頃。顧名思義,大九湖由9個湖泊抱團組成。大九湖附近沒有河流,但在其西北角有40多個大大小小的落水孔,落水孔屬於喀斯特地貌,水流至此后形成地下暗流,最后流入丹江口水庫。

  張志麒說,大九湖是華中地區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亞高山濕地,濕地區域內有亞高山草甸、泥炭蘚沼澤、睡菜沼澤、苔草沼澤、香蒲沼澤及紫羊茅沼澤等濕地類型,植物種類豐富獨特。

  神農架大九湖,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典型亞高山泥炭蘚沼澤濕地之一。大九湖泥炭層最厚達3.5米,記錄著華中地區1.6萬年來的氣候變化。

  據介紹,大九湖區域有高等植物141科466屬984種,苔蘚植物13科18種,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29種﹔有陸生脊椎動物69種,其中有金絲猴、梅花鹿、白鸛、雙尾褐鳳蝶、雉雞、星頭啄木鳥等被列入國家保護動物的珍稀動物達37種之多。

  經過10年治理,一度消失的濕地水面,如今恢復到1065公頃

  由於對濕地生態功能的認識不足,“雲間濕地”也曾面臨“發展之殤”。

  據介紹,大九湖經歷過三次“生死考驗”。第一次大開發,始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九湖地區被定位為國有林場,許多參天大樹被砍掉。砍樹賣樹,大九湖鄉的GDP曾經“砍”到了全省第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地又在大九湖濕地上修建河渠,開墾草場,建梅花鹿場和細毛羊場。2001年又發展萬畝高山無公害蔬菜,建設產業基地。

  因此,就在十幾年前,大九湖濕地水面基本消失,季節性淺水湖泊已不存在,濕地生態系統自我調控功能大幅下降,各種野生動植物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

  2005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大九湖召開現場辦公會,為大九湖濕地制定了“生態優先、科學修復、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的方針。由此,大九湖濕地保護與恢復及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工作的序幕拉開。2006年,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立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

  “和上世紀建立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時靜態保護到‘一草一木都不允許動’不同,大九湖還實施了大面積的蔬菜種植地停耕、以退田還湖為主要內容的系列生態恢復工程。”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局長王文華說,管理局先后實施退耕還林、還澤、還草等工程,並且修建生態暗壩11處、溢水口10處和調蓄湖2個,恢復天然河道2350米。同時,鼓勵引導當地居民改變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和習慣,減少因生產生活給濕地帶來的再污染、再破壞。

  2013年的普查數據顯示,大九湖水域面積已經達到1065公頃。如今,大九湖濕地基本恢復了原生態濕地風貌。

  實施生態移民搬遷,好生態才是子孫后代的“金飯碗”

  大九湖濕地勝景重現后,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夜宿大九湖”成為神農架旅游新時尚。但大九湖地處盆地,自淨能力有限,污染隨之而來。

  “高峰時,每天有1萬多游客,遠遠超過了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張志麒告訴記者,“2011年大九湖水質是二類水,現在則是三類水,等冬季游客少時就又成了二類水。”

  為排除人類活動帶來的污染和干擾,大九湖於2012年開始實施濕地生態移民搬遷。457戶1800多名土生土長在大九湖的老百姓,需要搬遷到山下20公裡外的坪阡村。

  “湖臟了,游客還會來嗎?”親歷大九湖從圍田墾荒到生態修復近30年變遷的農家樂老板黎洪財直截了當,“保護好了大九湖的生態環境,就能保住子孫的‘金飯碗’。”截至目前,已經有98%的農戶簽訂了搬遷協議,在搬遷地坪阡村開建房屋的達八成以上。

  為更好保護濕地生態,今年5月1日起,神農架大九湖實施封閉管理,景區內停止一切住宿、餐飲等經營活動,禁止游客在景區內留宿過夜。

(責編:朱傳戈、沈光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