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昔日排水河 今朝風景線

——北京市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

本報記者 賀 勇
2016年06月21日08: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成群的白鷺、野鴨在治理后的清河河道中嬉戲。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水清了、岸綠了、流暢了……今年4月,隨著清河北岸污水截流工程全線貫通,污水從此不再直排入清河,而是通過建成的污水管線流進清河第二再生水廠。

  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潘安君指出,此項工程的完工,標志著北京市第一個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朝著人民群眾期待的水清、岸綠目標又前進了一大步。

  三年來,北京新增污水處理能力超過前十年建設總和,污水處理率由2012年的83%提高到90%,為落實《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著今年7月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污水收集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速,到2018年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水體,提前完成《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治理任務,清渠流活水、玉帶潤古都的夢想即將成為現實。

  無序發展 昔日清河變臭水河

  歷史上的北京城,因水而建,因水而興。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的增多,對水資源的過度開發,沿河環境日趨惡化,有的河道甚至成了臭水溝。

  清河曾經是一條水質清澈河道,發源於北京西山碧雲寺,全長28.69公裡,流經海澱、朝陽、昌平三區,最后在順義區注入溫榆河,其流域面積幾乎相當於北京建成區的1/4,流域內有中央黨校、體育大學、天通苑、北苑等高校園區和大型社區,常住人口300余萬,是北京北部城區一條極具代表性的河流。

  上世紀,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河道斷流,使清河逐漸失去了天然的補給水源。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排入河道,使原本以清澈而聞名的清河,成為一條污染嚴重的臭水河。

  雖然有關部門於2000年和2006年兩度對清河進行治理,肖家河污水處理廠、清河污水處理廠等相繼建成,但由於設施建設滯后於人口和城市發展,污水處理能力始終趕不上污水產生量,清河黑臭問題一直未得到根治。

  根據2013年的統計,清河沿線有22個污水口、6個污水溢流口(污水廠處理能力不足,導致排水管網“多余”污水“季節性、時段性”溢流入河),污水排放量每天約20萬噸。住在附近的居民每日聞著臭味過日子,群眾對此意見強烈。

  面對嚴峻的形勢,2013年4月,北京市政府印發了《北京市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包括實施再生水廠、配套管線、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和臨時治污工程四大類等共76項任務,這也讓市民看到了清河還清的希望。

  治污截留 臭水河成了新景觀

  清河還清,首在治污。2013年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北京通過污水處理廠優化挖潛、臨時治污工程建設等措施,減少污水直排,並同期開始建設清河第二再生水廠和清河北岸污水截流管線工程。

  在位於東北五環外的清河第二再生水廠,記者看到封閉式曝氣池頂部平台巡視高台的桌子上擺放著兩杯水,其中一杯是處理前污水,自然是污濁不堪,另一杯則是清澈見底,無色無味,幾乎與自來水沒有區別。這就是經過處理的再生水,主要指標能夠達到地表水四類水質。

  該再生水廠廠長馬文瑾告訴記者,該再生水廠屬於 “三年行動方案”新建項目,主要承擔清河流域朝陽東三鄉區域內孫河組團、回龍觀地區以及超過上游污水處理廠能力的污水處理任務,水廠處理規模50萬立方米/日。今年3月一期20萬立方米/日的設施開始通水運行,而其余30萬立方米/日的設施也將於6月份具備運行條件。

  緊接著,為清河第二再生水廠配套建設的北岸截污管線4月全線貫通,原來直排入河的生活污水以及上游肖家河污水處理廠、清河再生水廠“吃不掉”的污水都將通過這個管線進入清河第二再生水廠。至此,清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已經基本完成,10項臨時治污工程、6段清淤工程、相關綜合整治等措施讓清河水不再黑臭。

  記者6月中旬在曾遭媒體曝光的清河橋東側看到,水面上波光粼粼,小野鴨在淺灘嬉戲,花叢畔晨練的人們翩翩起舞……負責該項目實施的排水集團相關負責人北京市水務局東水西調管理處副主任鐘海濤表示,根據項目的后期安排,今年汛期前市排水集團還將完成13號線地鐵沿線、昌平區南七家八排干溝等處污水收集截流工作。屆時,清河98%的污水問題將得到解決,並計劃於今年年底完成清河流域南岸零散排污口的治理,徹底實現清河的水清岸綠無臭味。

  量水發展 根本上消除黑臭水體

  從“由清變污”再“由污還清”,清河的變化正是北京水環境變化的一個縮影。

  “在治水的過程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必須遏制過去攤大餅式的無序發展,堅持量水發展的原則,嚴格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在此基礎上,堅持綜合治理、溯源治污,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改善河湖水環境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盼。”北京市水務局局長金樹東表示。

  作為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的重頭戲,《三年行動方案》實施以來,相關實施單位攻克了規劃選址難、征地拆遷難、項目落地難、施工進場難等制約瓶頸,實現了污水處理和污泥無害化設施項目全部落地的歷史性突破,各項任務取得了突出進展。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清河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豐台河西再生水廠、清河第二再生水廠等46項工程相繼投入運行或試運行,另有小紅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定福庄再生水廠等11項工程已完工並具備運行條件。三年行動計劃全部完成后,全市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將從2012年底的41座增加到67座,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672萬立方米/日,能力大幅提升,增長70%。

  與此同時,北京市在投融資體制創新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除沿用國際上通用的BOT、BT、TOT、委托運營等模式外,中心城區和郊區縣分別探索了區域特許經營和小城鎮打捆BOT等市場化運作模式。全市共吸引社會投資約300億元,有力推進了排水和再生水設施建設。

  然而,在河湖治污取得重要成效的同時,北京水環境治理仍然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尤其141處、全長665公裡的黑臭水體亟待治理。

  金樹東強調,我們將在全面完成第一個三年行動方案的基礎上,實施新一輪三年治污計劃,擴大治污覆蓋面,根治杜絕污水直排入河,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堅決打贏水污染治理的“殲滅戰”。


 

(責編:蔣琪、史雅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