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貧瘠的黃土咋變出了“三金”?

——關於河北省阜平縣土地整治、流轉的調查

本報記者 高雲才攝影報道
2016年06月26日09: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田成壟,樹成行,阜平縣大台鄉柏崖村已經整治完備的土地。

  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山梁,我們來到了河北省阜平縣阜平鎮樓房村。雖然村路崎嶇,但村支書李系紅跑上跑下,步不浮,氣不虛。“鄉親們太苦了,窮怕了,都在想著早日脫貧呢!”

  貧困像大山一樣,壓得村民難以喘氣。截至目前,全村還有貧困戶173戶,貧困人口446人,貧困發生率達到61.2%。2015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2680元。樓房村村民貧困程度之深,是太行山區絕對貧困的真實寫照。

  阜平就是一隻“弱鳥”。縣委書記郝國赤說,阜平面對的現實狀況是,發展基礎弱,基礎設施支撐弱、公共服務水平弱、產業支撐弱、人才資金等要素支撐弱,群眾飲水難、用電難、上學難、就醫難、保障難。“弱鳥”必須先飛,從2013年起,阜平通過土地整治、實行土地流轉,讓貧瘠的土地煥發了脫貧的生機和希望。

  “佔補平衡”位移,讓鄉親們手握致富的火種

  脫貧需要激活沉睡的資源要素,為貧困地區量身打造的差別化土地政策曙光照到了阜平的山岡之上。

  心往一塊兒想,力往一處使。經過國家、省、市、縣四級反復調研、多次論証和對接,終於,契合阜平實際的試點政策來了。

  一句話,利用“佔補平衡”位移搞活阜平山區綜合開發。國土資源部支持阜平縣開展土地“佔補平衡”試點,同意阜平將坡度為25度以下的歷史遺留損毀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開發整理成園地,經國土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認定,驗收后用於“佔補平衡”,納入耕地進行管理。

  阜平新增耕地的潛力有多大呢?新增20萬畝。縣長劉靖睜著熬紅的眼睛,拿起了規劃圖紙。阜平縣域面積347萬畝,其中未利用地256萬畝,坡度25度以下未利用地52萬畝,覆蓋中東部8個鄉鎮98個行政村7萬人口。採取“政府統籌+村級組織推動+農戶入股參與+企業開發經營”的山區綜合開發模式,對相關土地進行開發整治。預計,全縣的耕地面積將增加一倍。經過測算,項目區人均增加3畝耕地,通過發展高效農業,可保障全縣近1/3的人口脫貧奔小康。

  “佔補平衡”政策,就這樣被用活了。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主任范樹印表示,佔多少耕地,就要補多少耕地,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佔補平衡”政策是耕地保護的生命線。“佔補平衡”指標在不同地區進行位移,顯化了土地級差收益,有效解決了貧困山區發展資金不足和土地貧瘠瓶頸問題。一方面,新增耕地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平台,另一方面,新增耕地指標通過“佔補平衡”,流入城市置換了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的啟動資金。

  久旱逢甘霖。政策的效能在城鄉對土地差異化需求作用下,形成了脫貧攻堅的一把利刃。截至目前,阜平全縣已驗收新增耕地7261畝,已立項新增耕地5萬畝,年內可全部完工,通過“佔補平衡”指標流轉,阜平獲得了21.6億元的資金,為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劉靖眼睛裡流露出從未有過的希望:“21.6億元,對於一個財政收入長期徘徊在3億元以下的貧困縣來說,意味著什麼呢?按照規劃,新增耕地將會帶來200億元的收入,多麼大的一個嶄新發展機會呀!”

  建設用地節余指標在省域內流轉,打開了另一扇窗戶

  人說好事成雙,好政策到此並未停歇。如果說“佔補平衡”位移主要是解決貧困山區的產業脫貧問題,那麼建設用地節余指標在省域內流轉,主要就是解決貧困群眾的安居問題。

  國土部支持阜平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同意阜平增減挂鉤節余指標在河北省域范圍內流轉。

  這個政策瞄准什麼呢?國土部扶貧辦主任劉晞表示,政策瞄准的是阜平現有建設用地潛力的顯性化,把城市發展效益外溢到貧困地區,解決貧困地區扶貧資金缺口大、歷史欠賬多的現實難題。

  目前,阜平縣農村建設用地總規模達到6.3萬畝。根據測算可節余建設用地2.83萬畝,復墾后按70%的出地率計算,可流轉建設用地節余指標1.95萬畝,流轉收益按每畝60萬元計算,總收益117億元。

  這個賬本,對郝國赤來講,早已熟稔於心。有了資金的活水池子,脫貧攻堅可以甩開膀子干了。但規劃必須進籠子,項目必須進本子,資金必須進盤子。

  在相關設計部門的幫助下,一個科學規劃映照的未來新農村隱隱出現在太行深處。按照規劃,未來的阜平將包括1個縣城、6個中心鎮、43個農村中心社區、37個基層村、32個特色保留村。

  在摸清全縣農村建設用地底數、搞好全縣村庄布點規劃的基礎上,阜平啟動了全縣村庄搬遷整治。

  今年,阜平計劃啟動55個美麗鄉村居民點建設,共涉及101個行政村598個自然村2.8萬戶8.7萬人。明年啟動剩余的108個行政村3.54萬戶11.18萬人的美麗鄉村建設,計劃到2018年完成縣域美麗鄉村建設任務的80%。

  “建設任務如此繁重,必須分類實施,系統推進。”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區域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彥隨說。

  規劃表明,阜平將通過擴大縣城規模,實現就地城鎮化。對有文化價值、有特色、適合旅游、不宜遷並的村庄進行改造提升。對規模小、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覆蓋難、生活條件惡劣的村庄進行搬遷整合。

  劉靖介紹,根據地形條件的差異和村庄的類型,2015年阜平啟動了4個遷並試點。

  搬遷試點讓村民找到了脫貧致富的一把鑰匙。全庄村搬遷整合后,全村可節約建設用地190.58畝,復墾后可新增農用地152.46畝,按每畝60萬元的價格流轉,收益9147.6萬元。新社區建設費用共需8677.97萬余元,農村建設用地節余指標流轉收益可滿足新社區住宅及公共設施建設資金的需要,剩余資金還可用於村民養老補貼、物業補貼。

  農民離地不失地,資源變資產,年年有收益

  陽光斜斜地照過來,把阜平鎮大道村兩位婦女勞作的身影拖得很長。30歲的張少楠、40來歲的王寶英正在大道村已經整治好的耕地上除草。她們倆都在土地整治項目區打工,每天收入60元。“過去打工要去大城市,現在就在家門口,真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以土地整治和移民搬遷為契機,阜平農民如今開始有了“三金”:股金、分紅金和打工薪金。王寶英說:“這種好事,過去想都不敢想呢!”

  “三金”從哪裡來?實行土地流轉。村民將土地經營權按面積折合成股份流轉到村委會。村委會代表農戶以土地入股,與農業公司合作開發經營。項目區經營效益由村委會代表農戶與企業按5︰5比例分成,並設定保底收入,確保農民收入有保障,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同步。

  大道村全村495戶1305人,新增耕地2323畝,人均增加1.78畝。項目開展前4年,村委會代表農戶從農業開發公司獲得佔地補償底金80萬元,人均增收620元。大道村項目區吸納200個勞動力,務工薪金收入每人每年1.5萬元,加上林下經濟收入,每人每年增收3000元。4年后,年人均可增收20000元以上。農民離地不失地,年年有效益,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民,離土不離鄉,農民變農工,實現了租金收入、分紅收入、薪金收入“三金合一”。

  對農民的佔地補償底金應該怎麼保呢?阜平有一套辦法。農業開發公司對農民耕地或其他用地進行農業開發經營,應向農民支付佔地補償金。原有水澆地按每畝每年800斤玉米價值補償,崗坡旱地按每畝每年600斤玉米價值補償。玉米補償價格以當年1月5日當地市場交易價為准,但最低不低於每斤1元補償,補償款於當年1月15日前支付到位。

  制度上的“三金”保障,需要堅實的農業企業效益支撐。河北省卓遠科技農業公司負責城南庄鎮宋家溝村土地整治,項目負責人劉革命說,“高標准整治建設,是農業開發公司效益的保障。”公司堅持以土地質量等級為核心,抓好土地整治各個環節。要求田面寬度一般不低於6米,單塊面積不低於0.5畝。同時,水電路、水保工程一並配套。

  劉革命很得意。因為,他們的基地已經試種了10畝藍莓,准備建設藍莓大棚800畝。從試種情況看,每畝種植350棵,單株產量30斤,畝產測產平均可達到9000斤以上,經濟效益很好。“我們將根據不同區域的水文氣候、土壤條件,按照全縣產業發展規劃,以生產綠色安全農副產品為目標,做好品種選育、標准化生產管理、一二三產結合立體化經營。”

  “一邊打豆腐,一邊敲梆子。”脫貧攻堅和致富奔小康,本來是兩步,阜平正在“兩步並作一步走”,力爭在完成脫貧攻堅的使命中率先出列。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26日 10 版)
(責編:楊迪、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