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稻米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技術產出安全米
2016年07月11日08:18 |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綜合防控技術使鎘超標農田產出安全米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禾)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協同創新項目“我國南方地區稻米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座談會在湖南長沙召開。專家們認為,大氣沉降、污水灌溉、土壤鎘本底值較高、肥料和農藥等化學投入品等是稻米中鎘的主要來源﹔通過葉面調理劑、微生物制劑等的使用,能使部分鎘超標農田生產出鎘達標的稻米。
2015年中國農科院啟動了“我國南方地區稻米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項目,經11個協同創新團隊,及相關企業1年多的研究和大田試驗,發現早稻品種的遺傳背景對稻米鎘含量有極其顯著影響﹔晚稻灌漿期蒸發量大,稻米鎘超標率更為嚴重。
農業部環保科研監測所研究員劉仲齊說,耕地土壤中的鎘含量處於動態變化中,受降雨量、灌溉、深層土壤中鎘含量等因素影響。大田試驗証明,通過使用特定葉面調理劑,能使晚稻中鎘含量下降30%—50%﹔研究出的高效吸附鎘離子微生物,其細胞直接鰲合鎘離子,進而減少土壤環境中游離的鎘離子量。結果表明,該微生物工程菌可吸附約60%的鎘離子。
“來自生產廢渣的海泡石、坡縷石可顯著降低酸性稻田土壤中可溶性鎘含量,降幅達40%—70%,使中輕度鎘污染稻田生長的水稻糙米中鎘含量降低到0.2毫克/千克的國家標准。”劉仲齊說。
中國農科院麻類研究所所長陳萬權研究員說,紅麻、亞麻等具高富集鎘、耐鎘性。鎘污染農田經1年多苧麻種植后,土壤鎘含量從1.22毫克/千克降到1.12毫克/千克,降低8.19%,同時麻干皮產量保持較高水平。
農業部科教司副司長王衍亮說,據國家要求,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要達4000萬畝,2030年達90%。這就要求加快稻米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技術的研究,並使農民用得起、用得好。
(責編:蔣琪、史雅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