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綠色發展 知行合一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部分嘉賓發言摘登

2016年07月12日07: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高度認同中國的生態文化

肯尼亞高度認同本屆論壇的主題,我們的國家在過去幾年當中積極地進行生態保護。肯尼亞是一個具有生物多樣性特點的國家,我們的景觀包括山川、鹽湖、裂谷,還有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我們有世界自然環境多樣性的展現。我們的國家提出要保護環境,實現環境的可持續性,希望能夠給我們的人民一個綠色、健康、良好的環境,所以中國的生態文化和我們的想法是高度一致的。

我們剛剛頒布了2016年的《氣候變化法案》,這表明我們把國家的決心變成了實際的行動,變成了國家的計劃以及相應的預算,我們將會進一步實現綠色轉型、綠色增長。但是我們也需要相應的技術支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今天在座的各位與會者還有更多的人和肯尼亞進行合作。

我們知道中國在綠色能源方面以及綠色技術方面是領導者,中國在近幾十年來有非常卓越的消除貧困的成就,因此我們也非常希望能夠向中國學習,更希望得到中國在技術和投資上的幫助。

(肯尼亞副總統  威廉·盧托) 

生態文明國際論壇心系地球未來

作為國際行動理事會的共同理事長之一,很榮幸能夠來此參會。國際行動理事會是獨立的國際組織,它的宗旨是動員各國最高層前政要匯聚其經驗和能量以及國際人脈,為困擾國際的問題獻計獻策,提出解決方案。多年來理事會就發展環境問題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水、能源和全球健康。

生態文明國際論壇這樣的會議在促進信息公開以及討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實現這些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國際、地區、地方聯動。

理事會以及生態文明國際論壇都心系地球未來,我認為,不能夠把地球的未來交給命運,我們必須要有所作為,必須要有具體的變革,必須要尋求創新和機遇,否則我們一定會失敗的。我們就如何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大家進行討論,讓我們的星球成為我們和我們子孫后代更加美好的家園。

(愛爾蘭前總理 伯蒂·埃亨) 

凝聚綠色低碳發展全球共識

氣候變化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去年5月,我國發布了關於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去年年底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達成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今年1月啟動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開啟了全球綠色低碳發展的新紀元。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既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負責任大國應盡的國際義務,這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

我們將立足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主動控制碳排放,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確保實現我國自主貢獻的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全人類的福祉和未來,希望論壇能凝聚綠色低碳發展的全球共識,知行合一,為保護全球氣候和生態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國際咨詢會委員 解振華) 

知識是行動的開始

人類的發展正面臨著一個非常巨大的威脅,就是氣候變暖。在這種狀況之下,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很高興看到在去年12月份的時候,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達成《巴黎協定》。各國共同承諾努力讓全球提高的溫度不高於工業革命之前的2攝氏度,並且努力達到1.5攝氏度的提高水平。我也很高興看到發達國家承諾要率先減少導致地球變暖的因素,同時給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的支持來應對全球變暖。

發達國家承諾的這兩個條件,對發展中國家來講都非常重要。氣候變暖是人類共同的威脅,主要是發達國家在工業化以后長期積累的碳排放造成的。在這種狀況下,由發達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的支持,讓發展中國家利用后發優勢在工業化的進程當中採取綠色的發展道路,這也是人類道義上的必然要求。

在這次論壇上,有一個氣候戰略的論壇,有一個南南合作的論壇,我相信這個論壇對堅持發達國家的承諾,並且交換發展中國家的綠色發展經驗會做出巨大貢獻,對《巴黎協定》的貫徹會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這一次論壇的主題是“綠色發展,知行合一”,在論壇上面,我們增長了很多的知識,論壇的結束也代表我們從論壇上得到的知識是行動的開始。

(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北京大學南南合作和發展學院院長 林毅夫)

攜手找到更智能更綠色的發展方式

今年論壇的主題是“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這樣的議題再重要不過,我們必須加倍努力,共同推動綠色發展革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我贊賞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中國的承諾非常真誠,是真正想要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同時我們看到世界共同努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的《巴黎協定》,世界各國集體承諾減排。我們必須要非常認真地監測自己國家的減排情況以及我們合作伙伴的減排情況,這樣的責任不是一個人的責任,不是一個國家的責任,它是我們的集體責任,要靠我們共同努力。

我們期盼中國還有國際社會能夠共同引領我們的集體行動,這樣才能夠為我們的子孫后代創造一個安全和更清潔的未來。

(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 彼得·奧尼爾)

論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步

這次論壇的召開非常重要,因為目前不少國家正面臨著自然災害以及經濟發展中帶來的環境問題,所以,這次會議有著非常的意義。

老撾政府把社會經濟工作與環境保護相結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為2020年走出欠發達國家而努力奮斗。我們也出台了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制定了2030年遠期目標、國家經濟發展計劃,以確保環境得到充分保護,做好應對自然災害以及氣候變化的准備。

老撾重視在中國東盟環境合作框架下的五年發展戰略的貫徹落實,我們將根據中國—東盟環境合作框架下的總體規劃內容,與中國以及國際社會展開合作,我們相信此次國際論壇將是推動地區及世界環境保護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步,將為增進全世界人民的友好關系做出突出貢獻。

(老撾副總理 本通·吉馬尼) 

世宗市願同貴州相互扶持共同發展

以前,我們離貴州省非常遠,但是開通了直航之后僅要3小時30分鐘就能到達這裡。

天人合一是中國歷史長河中非常重要的文化,也是中國發展非常重要的動力,我認為天人合一的理念也是我們世宗市所追求的環保城市建設的理論。

世宗市是建設過程中的一個城市,在計劃中我們就考慮到了保護環境的部分,採用了更多的清潔能源來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希望可以成為貴州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參考對象,也希望和貴州的各個城市之間可以相互扶持、共同發展。

近年來,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非常快,在自然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如果和世界各地的城市之間加強相互交流的話,貴州就一定會成為全世界非常著名的旅游勝地。

(韓國世宗市市長  李春熙)

在增進人類幸福道路上行以致遠

本屆論壇推動生態文明討論,推動國際合作,從而實現共同遵循創建可持續環境的終極夢想。

今天,很多國家受困於經濟發展所導致的社會弊病,讓我們攜起手來,為這些社會弊病共同打造最佳解決方案。我想這需要社會企業的出現,因此我懇請在座諸君全力支持、鼓勵社會企業,從而使他們能夠日益創新,為我們的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通過幫助社會企業應對社會挑戰,我們將實現本次論壇的終極夢想,也就是為人類營造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我希望通過這個論壇集思廣益,在增進人類幸福道路上行以致遠。

(韓國SK集團會長 崔泰源) 

探尋更多綠色發展方式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綠色發展、知行合一”,發展生態文明既要保護好綠水青山,更要通過創新的方式去探尋更多的綠色發展方式。我建議論壇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實踐案例的樹立和推廣,包括每年在全球范圍內樹立生態文明城市的樣板,樹立綠色發展產業金融、科技最佳實踐案例,匯集全球各國成功的生態文明政策法規,分享和推廣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的好理念、好經驗,把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建成全球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成功實踐寶地。我也希望有更多企業家加入到可持續發展聯盟中來,選擇綠色發展就是選擇未來。

(天合光能董事長、中國光伏產業聯合會會長、全球光伏產業聯席會聯席主席 高紀凡) 

我們是未來大自然的托付者

我非常高興能夠來到有名的貴州,我現在明白了為什麼游客紛至沓來,貴州風光秀美,令人非常向往。貴州以前相對封閉,而今天的貴州正在成為中國生態文明的楷模。

貴州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抓住巨大的機會並順勢而上,打造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貴州既要擺脫相對落后的局面又要保護好自己的環境,既要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又要保護自然的生態資源。現在,美國和中國,乃至整個世界,都在努力實現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自然資源之間的平衡。

應對全球變化必須從本地著手,比如說在瑞士瓦萊州西昂有綠水空間飲水點,而在伯爾尼林業與食品科學院也建立了樹木的維護項目,以此來提升碳封存地區的雨水收集,從而提升對氣候變化的應對。所以說經濟的發展並不一定要以環境為代價,經濟和科學緊密相連,而且要為人類服務。我們是自然的保護者,我們是未來大自然的托付者。

(瑞士聯邦國民院議長 克裡斯塔·馬克瓦爾德)

全球合作、發展技術和綠色金融

毫無疑問,大家很清楚全球都在相互依賴,我們的責任從大的尺度來說都是相互的。我們首先需要加強各個大洲、各個國家以及各個社會主體之間的相互合作,科學家、政商領導人之間的會議應該定期舉行,進行互動。

通過推廣新的技術和推廣信息通訊技術,我們能夠去開發新的生態發展的機遇。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我們所講的共享經濟,也是由技術和各個因素來推動、分享、共享,使得我們有機會能夠解決資源枯竭的問題,創新創建新的社會福利模式,同時去發展人類的價值觀。

找到綠色金融這一解決方案是一個關鍵問題,而中國正在這個方面佔據著領導位置。像中國的碳交易已經初見端倪,從這個角度來講,歐洲可以借鑒中國。還有綠色債券、綠色建筑、節能這些措施也都是可以借鑒的。這裡涵蓋了政府的支持、社會組織的努力,以及中國的金融行業的支持,我們需要有新的金融產品創設新的公司,然后推進創新,能夠引入更多的風險投資以及更多的機構支持等等。

(匈牙利前總理 邁杰希·彼得) 

綠色制造是企業不可或缺的DNA

這是我連續三年來到多彩貴州參加生態文明論壇的活動。第一次來我就喜歡這裡青山綠水的環境,宣布在此蓋一座以生態保護為主旨的第四代產業科技園區。第二次來就利用了貴州的地形地貌、自然環境和穿堂風的優勢,將數據中心搬到這裡來。

幾年來,我們在貴州投資發展學習到的經驗是: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並不會相互抵觸,反而會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與產業競爭力。因此我們對環境保護產生了信仰式的熱愛,並積極主動地去推動低碳循環經濟發展的制造體系。

本集團在綠色發展知行合一的指導原則下,推出了系列的綠色制造項目。我們在貴州綠色隧道數據中心建立的生態保護數據中心已獲得中國第一座LED的白金級認証。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綠色制造不僅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企業不可或缺的DNA。

(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 郭台銘) 

中國生態智慧將有更大貢獻

本屆論壇主題是“綠色發展、知行合一”,來到貴州,我們發現這個主題恰恰是貴州省近年來發展方式的一個美好總結,也就是用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在大數據等高科技產業帶領下,貴州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共進快速發展。同時,國際生態論壇的舉辦使貴州在國際的知名度迅速提升,貴州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了“知行合一”這一中國傳統科學實踐論。對於現代發展的新價值,我們考察生態文明這一理念在中國的傳播時會發現,這一現代詞匯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有著諸多的完美契合,我們的先人崇尚“天人合一,天人和諧,天人相通”,認為天道即人道,追求“使萬物盡性”,這些思想對於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對現代科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並因此重新確立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然價值觀的革命。

20世紀初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在考察中西文化之后,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斷,中國的文化自然趨向和當代社會環境與社會發展是適應的,因而是合理的。

此次論壇將中國古代哲學家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作為主題之一,我們同樣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現代世界生態文明的現實價值,我相信中國生態智慧將為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鳳凰衛視創始人、董事長兼行政總裁 劉長樂)

《 人民日報 》( 2016年07月12日 14 版)

(責編:陳鍵、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