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白天鵝也知道 榮成對它好(美麗中國·冬之旅)

本報記者 徐錦庚 潘俊強
2017年01月23日08: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白天鵝也知道 榮成對它好(美麗中國·冬之旅)

  1月20日早晨,煙墩角成群的白天鵝。

  本報記者 徐錦庚攝

  天鵝翩翩起舞。

  1月20日上午,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鵝湖管理站投喂員正給天鵝投喂玉米。

  張仁玉攝

  1月19日下午,山東榮成寒風凜冽,雪花飛舞。在煙墩角海灣,眾多白天鵝或水中嬉戲,或展翅飛翔。“以前是11月1日左右到,這次從10月14日起就陸續來了。”曲榮學能把白天鵝來的日子精確到天。

  北方濱海小城榮成,因生態環境良好,正吸引越來越多的西伯利亞白天鵝來此越冬。

  一天三次投喂,播種大葉藻,為白天鵝備足食物

  72歲的曲榮學在俚島鎮煙墩角村生活了幾十年。他記得,最早是上世紀80年代,煙墩角的海灣出現零星白天鵝,最初十幾隻。后來環境好了,白天鵝漸漸增多,近些年越來越多,能達上千隻,“以前待3個月,現在待5個月。”曲榮學覺著,白天鵝也知道榮成人對它們好。

  白天鵝是一種冬候鳥,棲息在湖泊和沼澤地帶,以水生植物為食,每到冬季會結隊南遷。來榮成越冬的白天鵝,大部分來自西伯利亞和我國北疆地區。每年11月來到榮成,這裡有白天鵝愛吃的大葉藻和小魚、小蝦等小型水生動物。

  記者在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天鵝湖看到,這裡的白天鵝比煙墩角海灣的更多。隻見投喂員哨聲一響,天鵝們便“嘎嘎嘎”地叫起來,涌到投喂員身邊。“一天三頓飯,早中晚各一次。”天鵝湖管理站站長張健說,投喂可以彌補白天鵝野外覓食的不足,也增進了野生天鵝和人類的親近感。“管理站8名投喂員,每天要投喂500多斤玉米。”另外,還在天鵝湖播種40萬平方米的大葉藻,是白天鵝的主食。

  “不僅在保護區,白天鵝都進城了。城裡的湖泊,城邊的濕地,到處都有。” 張健說,白天鵝本是懼怕人類的,你走近一步、它后退十步,甚至直接飛走。如今,投喂、救助和保護,讓白天鵝與人類親近起來。

  安裝電子眼,給白天鵝充分保護

  榮成大天鵝保護區2007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時,榮成市就緊接著做了《保護區建設總體規劃》,建成了大天鵝救護中心、疫源疫病監測中心,還有天鵝湖、煙墩角兩個保護管理站等基礎設施。保護區的管理費用由國家和省、威海和榮成四級政府共同撥付。

  隨著越來越多的白天鵝來此棲息,每年10月至來年4月,張健都格外忙。他每天都要帶隊在天鵝湖巡邏守護,嚴防無關人員隨意踏入保護區核心區,嚴防游客驚嚇白天鵝。

  “我們還投資30萬元購買監控設備,安裝在保護區重點地段和路口,時時監測人為活動對白天鵝的影響。”張健說。以前,一些游客愛給白天鵝投食,有的攝影愛好者還使用無人機拍攝。為防止亂投喂對白天鵝造成傷害,在天鵝湖和煙墩角已不允許游客投喂,由管理站統一投喂。老鷹是天鵝的天敵,無人機會被天鵝誤作老鷹,很容易驚擾白天鵝。為此,管理站在白天鵝聚集地都豎有標示牌,禁止無人機。

  天鵝天性要尊重,人鵝有距才是愛。記者在天鵝湖畔看到,在白天鵝的主要飲水地和聚集地,都設置了圍網、圍欄、警戒線、警示牌,引導游客在線外觀賞,確保白天鵝無憂無慮。

  記者發現,兩隻白天鵝后背有一個不大的方形設備。“這是衛星定位設備,能摸清白天鵝遷徙飛行路徑,為以后跨區域保護工作和科研提供依據。”張健說,去年為11隻白天鵝安裝了設備,他的智能手機顯示,最遠的一隻白天鵝飛越秦皇島、北京、錫林郭勒盟等地后,最后到達俄羅斯貝加爾湖。今年,張健又為13隻白天鵝安裝了衛星定位設備。

  管理站還有一項職能:及時救治生病或負傷的白天鵝。據管理員王厚禮介紹, 每年會有10多隻天鵝負傷、生病需要救治。

  優化海岸、農村環境,破解保護白天鵝與發展經濟的矛盾

  越來越多的白天鵝來榮成過冬,除了居民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還與當地自然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密不可分。

  榮成擁有500公裡海岸線、十大天然港灣、115個大小島嶼,近岸海域面積5000平方公裡。近年來,榮成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建設中,狠抓環境污染治理,大力培植生態產業,先后榮獲國家生態市、國家環保模范市等殊榮。

  “過去,農村垃圾到處扔,塑料袋被風吹得到處飛,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后,城鄉環衛實行一體化,做到生活垃圾‘村收集、鎮運轉、市處理’全覆蓋。”副市長劉偉介紹,榮成投資8.7億元提升城鎮環衛基礎設施,建成垃圾焚燒發電廠、2處市級垃圾處理場、25處鎮級垃圾轉運站。

  榮成還把農村改廁和農村生產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結合起來,讓污水不再流到地下、進入河流、排入海灣。“農村改廁和建污水處理設施,都由政府出資,群眾不拿一分錢。”榮成市城鄉建設局城市供排水管理處工作人員劉騏毓說。

  一個坐便器、一個腳踩沖水桶,衛生間裡干干淨淨,沒有異味。這是尋山街道夼子村姜玉旭家改造后的廁所。沖刷后的糞便經過化糞池沉澱過濾后,污水由地下管道流到小型污水處理站處理后,出來的水可以灌溉農田,還可以養魚。姜玉旭老伴兒姜俊麗說,沖水廁所干淨多了,“我那小外甥也不會因廁所臟直喊著回城上廁所啦!”

  據介紹,榮成已完成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10萬戶,所有鎮駐地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230個村庄被納入污水集中處理。

  3000多家畜禽養殖場實現污染“零排放”﹔全市282家魚粉企業整合為61家,向科技型、產業循環型精深加工轉型﹔投資2.1億元,提前兩年完成全市鍋爐超低排放目標……一個個“短板”逐漸被補齊,榮成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空氣更清新了。保護白天鵝與發展經濟的矛盾,也在不斷探索中得以破解。

  保護區與周邊社區、企業簽訂合作共管協議,讓社區群眾通過開展農家樂等方式從保護中獲益,調動其參與保護的積極性。

  曲榮學說,保護好白天鵝,村民的致富路才能一直走下去。據統計,每年有10多萬游客來煙墩角,僅在冬季,戶均收入就有3萬多元。

(責編:李楠樺、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