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苗族:一生擁有三棵樹

郝迎燦  潘光晨
2017年02月07日08: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岜沙小漢子

  高高的大樹是岜沙女孩子蕩秋千的好地方
  張 琪攝

  岜沙二字系苗語音譯,原意為“林草豐茂之地”。誠然,在貴州岜沙苗寨,任意推開一戶人家的窗子,窗外皆是草木茵茵、漫山疊翠。參天古木遮起鳥道蠶叢,青藤纏繞更襯箐黑林密。最妙是吊腳樓或連片或獨棟,點綴其間,隱約有炊煙裊裊升騰,與山間白霧渾然一體。

  千百年來,岜沙人恪守祖先遠古的遺訓,過著男獵女織、刀耕火種的生活,使得岜沙苗人具有一種原始、野性的美,至今還保持著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古朴的生活習慣和民風民俗,極少受現代文明浸染的苗族分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存和生態環境。

  岜沙村是貴州民族風情和民族文化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地區,是一個奇特的、充滿久遠傳統的村寨。岜沙部落僅2000余人,分住在月亮山麓茫茫林海中的5個寨子裡。岜沙的男子長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藥槍,仿佛古代武士﹔女性則穿著自己制作的亮布衣裙,佩戴銀飾。

  在岜沙最奇特、最容易看到的景觀,是男子都留有發髻,並穿著自織土布縫制的古朴簡約服裝,被稱為“秦代發式漢時裝”。發髻盤於頭頂,四周頭發則被剃光。岜沙男子頭頂的頭發終生不剃除,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岜沙人古老而朴素的對樹的崇拜。

  岜沙人的生活離不開樹,樹給了他們的房子、火,為他們擋風遮雨,為他們守護庄稼,森林為他們提供獵物,有樹的地方山谷就有水,因此,他們世世代代愛護樹木、崇拜樹木。而他們在生活中也發現,樹被剪枝后會生長得更好,但如果將四周的頭頂的枝椏全部砍去,樹就會死亡。人如果不慎折斷了腿腳、手臂,也能繼續生存。但如果掉腦袋則必死無疑。頭頂的頭發相當於樹頂的樹葉,樹頂的葉子如果全部落光,也就表示樹要死亡了。因此,頭頂的發髻必須終生保留,不得損傷。

  岜沙人質朴的“人亦樹樹亦人”生態觀最直觀地體現在喪葬習俗與栽種生命樹的習俗上。26歲的滾水格說,岜沙人的一生有三棵樹,“每個岜沙人在出生時都會種一棵生命樹,待到離開人世時,便以此樹為棺,安然長眠﹔遇到災病,寨老會指定一棵消災樹讓他去祭拜,祈求平安健康﹔去世后,親人們則會在平整的墳上種一株常青樹,代表他沒有離去。”

  至今岜沙砍柴、拉柴不允許用板車和牛拉車,運輸全靠肩挑背扛,其目的就是防止這些運輸工具用來偷盜伐木。“村規民約規定,如誰私自砍伐大樹或幼苗,發現后先叫他植上兩倍數量的幼苗,再進行處罰。”滾水格說。

  樹不僅是祭祀的對象,也是歡樂的源頭。把用草編的繩子系在高高的樹杈上,就成了簡易的秋千。在岜沙,青年男女從小就會蕩秋千,蕩秋千也是尋找意中人的方式。當姑娘們把秋千蕩得老高,同時向下面的小伙子們頻送秋波,如果哪個男生被打動,就會跳上秋千一起蕩,蕩得越高說明兩人越情投意合。

(責編:李楠樺、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