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北京:三年后告別四月飛絮

本報記者 賀 勇攝影報道
2017年04月15日08: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三年后告別四月飛絮(假日觀察)

  ●修剪樹冠、化學抑花“治標”

  ●源頭控制、更換疏伐“治本”

  又是一年春風萬裡的好時節,楊柳飛絮又“如約而至”。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今年北京將在重點區域,採用更新樹種、疏伐、修剪、化學抑花等方法,綜合治理40萬株楊柳雌株。到2020年,全市楊柳飛絮將得到明顯改善,實現有絮不成災。

  飛絮是什麼?

  絨毛帶著種子隨風飄散

  楊絮、柳絮的來源,主要是楊樹柳樹的雌株。

  楊樹和柳樹為雌雄異株植物,大家所見到的飛絮,實際是雌性楊柳樹種子的衍生物。每一朵雌花發育后長成一個小蒴果,小蒴果裡包著白色絮狀的絨毛,在絨毛中間藏著一些像芝麻粒大小的由胚囊發育而成的種子。隨著小蒴果及種子的不斷發育成熟,小蒴果逐漸裂開,那些白色絮狀的絨毛便攜帶著種子漫天隨風飛散,傳播繁衍下一代,這種現象就是我們所說的“楊柳飛絮”。過多的飛絮不但會影響城市景觀,還可能會影響交通安全﹔飛絮裹挾的花粉會對過敏人群帶來一定影響,也不利於城市衛生保潔。

  既然楊柳飛絮,當年干嗎要種?據國務院參事、原北京市園林局副局長劉秀晨介紹,北京現有的楊柳樹主要集中種植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我國城市綠化尚處於起步階段,城市綠化經費投入有限,而可選擇的樹種又相對較少。那時,楊樹和柳樹憑借著適合北京土壤和氣候、易於繁殖成活且生長速度快、養護成本較低等先天優勢,成為北京綠化的主力樹種,為增加城市綠量、改善生態環境做出了重大貢獻。

  普查顯示,北京建成區有200萬株楊柳樹雌株,佔園林綠化喬木總量3700萬株的5.4%,而且這些楊柳樹都已進入成熟期,飛絮量較大。今年春季比往年提前7—10天左右,楊柳飛絮的時間也較往年提早1—2周,最近幾天比較明顯。

  能否一砍了之?

  大量伐除會造成生態損失

  每年春天,楊柳飛絮的出現還是會給大家帶來一個月左右的“煩惱”。網絡上不少市民對飛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干脆建議直接把楊柳雌株都砍掉。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林學家沈國舫告訴記者,楊柳樹的生態作用遠遠大於飛絮的影響,治理楊柳飛絮千萬不能一砍了之。目前北京楊柳樹品種數量很多,且大都已經形成大樹,如果大量伐除這些樹木,不僅會引起城市環境質量和景觀的下降,還會造成更為嚴重的生態損失。

  除了具有良好的景觀效果,楊柳樹還具有釋氧固碳,降溫增濕、減菌殺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質等顯著的生態功能。據介紹,楊樹和柳樹具有顯著的抗大氣污染的能力,對有害氣體、顆粒物及重金屬的抗性和吸收吸附能力極強,是城市園林綠化的優良抗污樹種,在抗大氣污染的某些能力方面優於國槐和側柏。一株胸徑20厘米的楊樹,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釋放氧氣125公斤,滯塵16公斤。一株胸徑20厘米的柳樹,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281公斤,釋放氧氣204公斤,滯塵36公斤。

  何時飛絮不惱人?

  一增一減實現“有絮不成災”

  既要認真回應市民對楊柳飛絮問題的關切,又不能大量砍伐以免造成生態功能退化,北京市園林綠化部門想了很多辦法來實現標本兼治:通過修剪樹冠、化學抑花等方式“治標”,通過源頭控制、逐步更換、疏伐過密林地等方式來“治本”,力爭到2020年基本治理楊柳飛絮。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巡視員王小平說,今年,市園林綠化局將採取綜合治理楊柳樹雌株40余萬棵。(上圖:工人為柳樹雌株嫁接雄株枝條,以抑制飛絮。)全市還將加大城市綠化建設,全年將新增城市綠地600公頃,建設城市休閑公園15個、小微綠地50處,通過增加城市綠地總量,來提高綠地對楊柳絮的吸附滯留能力。“十三五”時期,全市將在城鎮綠地、公園和新農村綠化等各項園林綠化建設工程中,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科學選擇和配置樹種,提高物種的豐富度,不再使用楊柳樹雌株,從源頭上杜絕楊柳飛絮的發生。同時,結合城市建設和綠化更新改造,逐步替代楊柳樹雌株,減少飛絮總量。一增一減,楊柳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預計到2020年,基本治理楊柳飛絮,實現有絮不成災。

  “所謂不成災,並不是一點兒飛絮都見不著,而是通過合理控制,讓楊柳絮不影響市民的正常生活,不對敏感人群造成困擾。”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副處長杜建軍解釋。

  杜建軍介紹,今年,本市已啟動五環以內雌株楊柳樹的普查工作。根據分布情況,建立飛絮治理示范區。明年,普查范圍將擴大到各個衛星城,3年內重點地區的楊柳飛絮問題將逐個擊破。

  本版制圖:張芳曼

(責編:沈光倩、楊虞波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