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安全與“野趣”如何兼得

![]() |
![]() |
郭 祥繪 |
![]() |
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的一家動物園內,幾隻獅子好奇地圍在觀光車周圍查看。 |
一段時間以來,動物園內野生動物傷人和人類干擾動物棲息事件時有發生。探究背后原因,既有動物園保護監管措施不力,也有部分游客無視規則任性妄為的因素。在動物園已成為人們親近自然、了解動物的重要方式的今天,如何避免悲劇重演,一些國家的經驗教訓值得借鑒和探討
游客守規矩是安全前提
本報駐南非記者 李志偉
“在野生動物園裡,最危險的不是動物,而是人類。”“聰明的旅行”網站在介紹野外游覽時評價說,“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人類是受歡迎的,但野生動物主宰了這裡,而非游客。”
南非、肯尼亞、坦桑尼亞等非洲國家有著廣袤的自然風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每年吸引著數以萬計的游客。其中,最為知名的景點有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坦桑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等。用一位到過馬賽馬拉的游客的話來形容,“隻要睜開眼睛,到處都是動物。”
不過,非洲旅行專家阿努克·齊勒馬表示,每一次野外游覽都有危險因素。非洲的野生動物園和保護區已經運營很長時間,形成了完善的安全保護系統,從業人員大多擁有豐富的經驗,甚至園內的野生動物都已經習慣了觀光車輛的存在。所以,前往野生動物園游覽是安全和有保障的。
即便如此,仍然有游客被動物攻擊的事件發生。2015年,一名乘坐私家車的美國游客,在南非約翰內斯堡獅子園被獅子咬死,司機兼向導也被咬成重傷。當時這名游客將車窗打開,遭到了獅子攻擊。約翰內斯堡獅子園發言人辛普森之后表示,園區的各個角落都用明顯的標識告知游客,任何時候都不要搖下車窗,每名游客也都收到了印有注意事項的傳單。“我們保証每個人都知道注意事項,”辛普森說,“真不懂為什麼有人覺得把窗戶打開是沒事的。”“肇事的”獅子被關了3個月禁閉。
就在這一事件之前3個月,一名澳大利亞游客也因為在獅子園內打開車窗而被咬傷。約翰內斯堡獅子園特意貼出了一張照片,說明無視園區警告、我行我素的游客數量之多,3輛在園內游覽的私家車都把車窗打開,而成群的獅子就在不遠處。此外,還有游客錄制了一段網絡視頻,他們把車開到了距離獅子群數米遠的地方,一頭獅子在車旁向車內張望,這輛車非但沒有開走,還繼續停留拍攝,突然獅子從外面打開了車門,車裡的游客才慌忙關上車門逃走。
游客“不守規矩”通常是野生動物傷人事件的原因。克魯格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動物保護措施最完善的野生動物園之一。進公園前安保人員要對每輛車進行檢查,防止有人將槍支帶進去獵殺動物。安全提示將潛在危險和注意事項全面地告訴入園游客,“嚴禁”“必須”是最常見的詞匯。游客可以自駕游,但必須在規定的道路上行駛,有特定的下車區域。齊勒馬說,在野生動物園,多數意外都是因為游客下車,靠近大象或者獅子去拍照造成的。
同時,游客駕車需要慢速行駛,園內不同路段有醒目的限速標識,從20—50公裡/小時不等,公園推薦20—30公裡/小時車速為宜。
不同野生動物的安全距離不盡相同。克魯格國家公園還告誡游客,不要靠近水牛、獅子等動物。喂食也被明令禁止,一旦發現將被處以重罰。因為喂食會讓野生動物失去對人類的畏懼感,從而導致傷害事件。此外,動物在園區道路上有優先通過的權利,車輛需要關閉發動機等待。園區也不建議游客大音量播放音樂和使用手機鈴聲。
在克魯格,游客還可以選擇乘坐野外游覽車,在專業向導的帶領下去看野生動物。游覽車配備一名專業向導,還有一名“追蹤者”坐在引擎蓋上,將周邊情況反映給向導,這兩名工作人員通常是經驗豐富的當地人。游客上車后,向導會將注意事項告訴每一名乘客。尤其是游客不能在車裡站起身來,或把任何東西伸出車外、大呼小叫甚至拍打車身。
非洲旅游網評論說,許多人來到野生動物園是為了遠離喧囂的城市生活,體驗非洲的野生風情,但是切記不要“由著自己的性子”干預野生動物的生活,要尊重野生動物和其他人。
動物園嚴規應落在實處
本報駐加拿大記者 吳 雲
加拿大可以說是野生動物的樂土,隨處可見人與動物和睦相處的場景。加拿大幅員遼闊、地貌豐富,多元化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多樣性的動物族群,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加拿大的野生動物園很多,大多位於自然風景優美的區域,艾伯塔省的卡爾加裡動物園是北美十大動物園之一,在格蘭比動物園可以夜間觀賞動物,磁力山動物園中則有很多罕見的動物。
野生動物園是游客感受加拿大“野趣”的一個好去處,但是在邂逅珍奇野生動物的同時,守規矩是最基本的原則。
多倫多非洲野生動物園位於多倫多市西南100多公裡處的漢密爾頓市郊,創始人是加拿大退伍軍人戈登·德本漢姆上校。動物園佔地300多公頃,園內飼養了上千種動物,其中不乏非洲獅子、獵豹、犀牛等凶猛動物,那麼這個動物園是如何保証游客安全呢?
這個野生動物園在其公園政策中開宗明義:安全是第一位的。為此,動物園制訂了21條嚴格的規則。第一條就是說在前面的“丑話”:參觀動物園的任何游客,危險自負,公園對任何的損失、受傷和損害一概不負責任。
在動物園需要遵守的其他規則包括:游客需要遵守所有的指示牌﹔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時候,孩子都必須有大人看管﹔如果車子在園內參觀途中拋錨,不要走出車外或按喇叭,應耐心等待救援車輛﹔敞篷汽車、軟篷汽車以及備胎罩為軟罩和窗戶有裂痕的汽車,一律不准駛入動物園﹔動物園對汽車的任何損壞不負任何責任﹔不准攜帶寵物入園﹔不准攜帶嬰兒車等乘坐公園的游覽班車、船或火車﹔不准帶酒精飲料入園……
制訂嚴格的規定固然重要,確保這些規定落在實處更重要。據介紹,進入野生動物園前,參觀者需要經過一個檢查區,工作人員會在這裡詳細檢查入園的車輛,如車窗、車門是否關閉等。相關禁忌的提示牌非常醒目,時刻提醒著游客注意安全。在最為危險的猛獸區,公園也配備了足夠的管理人員,他們駕車在草地上尾隨著獅子,也密切注視游客行為。一旦發現游客有任何違規行為,例如將窗戶開一個縫,就會立即上前提醒。
歷史上,多倫多野生動物園也發生過慘痛的事件。1996年4月,一對情侶駕車游覽老虎區時,被老虎嚴重抓傷和咬傷。當時,他們在老虎區駕車,副駕駛一側有一隻老虎,女游客透過車窗正給老虎照相,汽車突然被老虎猛撞,司機的腳離開了離合器,車子隨即停下。車窗迅速地被老虎爪子扒下,老虎抓住了司機的右臂,試圖拉出車外,沒有成功。老虎又試圖將其女友拉出車外,也沒有成功。恰在此時,男游客啟動了汽車,公園工作人員也趕到,這對戀人才得以脫險。
此后,游客對動物園提出訴訟,經過長達9年的審理,法院判定責任在動物園一方,因為在襲擊事件發生前,工作人員將老虎崽裝到籠子裡帶走,這一舉動可能激怒了老虎﹔此外,動物園對突發情況干預不力,管理有疏失,判決公園賠償這對游客250萬加元(1加元約合5.04元人民幣)。此案之后,該動物園將老虎放逐他鄉,而這個血的教訓,則提醒著園方和游客要時刻注意安全。
規范游覽行為需教育引導
本報駐印度記者 鄒 鬆
受歷史文化的影響,印度人非常喜歡親近動物、享受自然。但是,在與動物親密接觸的過程中,悲劇事件卻不少發生。
據英國《每日郵報》2016年6月14日報道,印度吉爾野生動物保護區短期內發生了6起獅子傷人事件,其中有3人喪命。事件發生后,警方立即採取大規模的抓捕行動,逮捕了18頭嫌疑獅子,“真凶”被查出后會面臨終身監禁在動物園的懲罰。
2014年9月23日,印度新德裡動物園裡,22歲的馬克蘇德竟爬入一頭珍稀孟加拉白虎棲息的圍欄中,但是卻跌入防護壕溝,最終被這頭凶猛的老虎活活咬死。事件一出,震驚全印度。據印度媒體報道,這是近8年間印度發生的第六起“人入獸園”悲劇。在其羅列出的“案發現場”中,既有設施相對完好、安保基本到位的首都動物園,也有條件比較落后,管理稍顯鬆散的地方動物園,還有突出特色經營,承包給個人的私家動物園。在發生的這些事故中,人類並非只是受害者,也有莽漢大搖大擺出入虎園,甚至瘋癲到把老虎嚇回洞裡。
“在不少動物園中,真正感受到威脅的難道不是動物嗎?”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印度分支機構負責人哈克特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見到太多次人們為了更接近動物而越過障礙的場景,向動物投遞各種物品的現象也很普遍。”哈克特認為,傳統的封閉式觀賞型動物園在印度很普遍,不少中小型城市都有自己的動物園,人們形成了把動物當作取樂對象的觀念,這其中蘊藏的風險往往被忽略。
“白虎殺人”事件發生后,新德裡動物園的游客數量並沒有出現下降,而安保措施也不能在幾天內得以改善。新德裡動物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動物園各種動物的籠舍、園區都是按相關標准設計建造,沒有因特殊事件進行改變的充分理由。本報記者曾質疑虎山的圍牆護欄隻有1.2米,是否游客太容易翻入時,得到回應是:此前就有提議將護欄升高至1.8米,但更多人認為這有礙觀賞動物,所以被否決了。
再高的圍牆也攔不住人類的瘋狂之舉。新德裡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協會理事長阿肯德拉女士向本報記者介紹稱,新德裡動物園的案件令人悲傷,但當事人實際上是不聽阻攔執意跳入虎園的,動物園管理者真正應汲取的教訓是為何在15分鐘內沒有採取相應的合理措施避免傷亡。阿肯德拉認為,動物園安全管理關鍵在人,一方面是安保人員要恪盡職守,盡可能杜絕游客落入虎穴,同時要進行相關應急培訓,形成一套危機處理機制﹔另一方面游客的教育也十分重要,不隨意侵擾動物應成為公民的普遍意識。
可喜的是,印度不少動物園已在如何與動物相處的教育方面有所作為。本報記者在新德裡動物園發現,每張門票背面都印有相關注意事項,不同園區內也設置了文字及圖片式的警示標志,而且猛獸區的安保人員也當場對不文明行徑進行處罰。印度多地動物園還開展了一系列有獎保護動物園環境的活動。例如印度南部古城邁索爾動物園,游客的飲料瓶都會被貼上標志,出園時動物園方面會以低價“回收”這些飲料瓶,此舉也被証明有效降低了游客用雜物投打動物或污染環境的幾率。
版式設計:郭 祥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05日 2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