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生態產業化 產業生態化

赤水繪就“綠色脫貧”畫卷

本報記者  郝迎燦
2017年06月09日07: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貴州遵義赤水市鳳凰村新貌。
  資料圖片

  赤水河,英雄河。地處黔北邊陲的赤水,位於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區內,2014年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100戶26417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4.8%。

  脫貧攻堅,同步小康,重任在肩。近年來,貴州遵義赤水市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四個切實”“六個精准”“五個一批”的要求,堅持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綠色脫貧道路,凝心聚力、眾志成城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描繪百姓富、生態美的“赤水畫卷”。

  截至2016年底,赤水市6個貧困鄉鎮全部“減貧摘帽”,32個貧困村出列,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2104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82%,實現了經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顯著夯實、群眾收入顯著增加、干部作風顯著轉變的效果。

  休閑旅游撬動“綠色產業”

  走進夏初的赤水,風景如畫的各大景區、高山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點,各地游客紛至沓來,旅游產業發展勢頭持續“井噴”。

  “游路”即是“錢路”。農民不論是賣山貨、開農家樂還是從事其他的旅游服務,隻要圍著游客轉總能掙到“脫貧的錢”。

  地處赤水旅游環線的復興鎮張家灣,農民黨員袁友堂依托區位優勢帶頭開辦了休閑農庄,還聘請當地村民4人當廚師和服務員,為來往游客提供吃飯住宿等服務。僅今年清明小長假三天就有3萬多元收入。

  近年來,赤水市始終堅持“旅游興市”,按照“全景赤水·全域旅游”理念,夯實基礎、優化配套、豐富業態、狠抓營銷,旅游產業實現大飛躍。

  赤水大瀑布、燕子岩、竹海、佛光岩、四洞溝等5個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建成西南地區一流的游客接待中心和省內領先的“智慧旅游”系統﹔天鵝堡、天島湖等山地休閑旅游度假區以及生命谷、白馬溪、望雲峰、黔北四季花香等鄉村旅游點持續火爆……赤水旅游正在從山水風光游向休閑度假體驗游轉變。

  “以‘丹青赤水’為旅游形象主題品牌,赤水已成功承辦首屆遵義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協辦第十一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並高規格舉辦了全球城市旅游小姐(中國)總決賽、赤水·國際山地音樂節、穿越中國侏羅紀自行車爬坡賽等系列活動,通過開展全方位、立體式宣傳營銷,與法國蒙特羅市、聖梅達爾市締結友好城市,開啟了赤水旅游國際化、多元化合作的新模式。”赤水市委書記況順航說。

  近三年來,赤水累計投入旅游扶貧資金3100萬元,撬動社會資金8000萬元,建成示范鄉村旅游點15個、農業觀光園12個,6個村列入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截至2016年底,全市旅游從業人員達到7萬人,帶動貧困戶4000余戶9000余人,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實現了讓群眾吃上旅游飯、走上旅游路、發上旅游財。

  2016年,赤水市游客接待總量達到12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20億元,與2011年相比年均分別增長31.5%、36.1%。

  特色農業鼓起“綠色錢袋”

  赤水優良的生態環境,撫育了眾多特有優良物種。這裡既有131萬畝全國規模最大的竹林,也有竹鄉烏骨雞、金釵石斛、赤水晒醋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先后榮獲“中國綠色生態金釵石斛之鄉”“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稱號。

  把這些優良的資源變成優質的資產,成了當地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點。

  4月10日,貴州竹鄉雞養殖有限公司,新鮮出籠的1萬枚綠殼雞蛋貼上了防偽商標,掃一掃商標上的二維碼,就可進入中國地理標志產品追溯查詢系統,辨別產品真偽、了解產品特性。

  經過7年時間,貴州竹鄉雞養殖公司從幾百隻烏骨雞散養,發展成為擁有7000平方米標准化養雞場,年產種雞仔350萬隻、出欄商品雞10萬羽、銷售綠殼雞蛋360萬枚的赤水烏骨雞生產銷售龍頭企業。

  “公司無償給300余戶貧困戶提供雞苗近10萬羽,帶動戶均增收4000余元。”公司總經理司宗貴說。

  2016年,赤水市出欄烏骨雞710萬羽,銷售綠殼蛋730萬枚,產值4.5億元,惠及5000余戶養殖戶,其中500余戶貧困戶通過養殖烏骨雞實現脫貧。

  凱旋村丹霞石四處可見,名貴中藥材——金釵石斛附著在丹霞石頭上生長,被譽為“丹霞石上的生命傳奇”。當下正是石斛花開的季節,一朵朵紫紅色的石斛花格外妖艷。石斛鮮條市場價格40元左右一斤、石斛花價格則是3000元左右一斤,價值不菲,市場銷路不愁。

  村民周陽的院子裡,滿是用丹霞石種的金釵石斛盆景。“很多游客一見到就覺得很喜歡,都會帶走一兩盆。”周陽憑借著金釵石斛,日子過得很滋潤。“一年能賺個20來萬吧。”

  目前,赤水已發展金釵石斛面積達到7.9萬畝,有近1萬戶農民種植。全市有石斛產品生產企業33家,與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自主研發了石斛茶片、石斛楓斗、石斛軟膠囊等系列產品25個,年加工石斛鮮品6000噸,年產值達到11.18億元。

  通過“黨支部+企業+貧困戶”模式,赤水重點實施十萬畝金釵石斛、百萬畝標准化商品竹林、千萬隻烏骨雞、萬畝水產養殖的“十百千萬工程”,構建起“石上種藥、山上栽竹、林下養雞、水裡養魚”的立體循環生態農業體系。

  為確保貧困人口種養業利益聯結全覆蓋,赤水健全“127”利益聯結機制,即村集體經濟收益10%用作項目管理費、20%留作村級積累、70%用於貧困戶分紅,幫助貧困對象人均增收1600余元,實現產業扶貧“村村有特色、戶戶有聯結、人人不掉隊”。

  目前,赤水烏骨雞、金釵石斛、竹三大產業園區被列入省級示范園區,建成10個以上省、市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大力發展農產品保鮮、儲運、精深加工產業,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循環低碳打造“綠色園區”

  10年前,赤水的財政收入還不到1.5億元。在這種情況下,赤水市委、市政府在2014年以后,毅然關停了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業30多個,每年減少稅收5000萬元。同時,拒絕不符合生態保護的招商引資項目35個。

  “赤水最大的優勢在生態、潛力在生態、希望在生態。在新形勢下,赤水必須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踐行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況順航說:“絕不以犧牲赤水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赤水專注於新型工業化發展,走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態工業發展之路。

  連續10年的“退耕造竹”行動,讓赤水森林覆蓋率由62.18%提高到80.78%,穩居全省各縣(市區)首位﹔竹林面積達到131萬畝,人均竹林面積4畝多,均居全國第一。

  豐富的竹資源,為赤水工業的發展提供了綠色原料。以赤天化紙業25萬噸竹漿林紙一體化項目和30萬噸生活原紙制品項目為龍頭,形成了“造紙、建材、竹地板、竹纖維、竹工藝品、竹生態食品”等涉及10多個領域250多個品種的產業鏈條。

  2016年,赤天化紙業公司在赤水收購竹原料80萬噸,支付竹原料款3.9億元,帶動全市20萬竹農人均增收近2000元。竹產業成為赤水市產業扶貧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赤水還立足赤水河“美酒河”品牌優勢,把釀造業作為發展新型工業的突破口,先后引進20多家白酒、晒醋釀造企業入駐。目前,全市白酒產能達1.5萬噸,晒醋產能突破萬噸大關。

  充分發揮經濟開發區的引領作用,赤水投入113億元完成園區道路、供電、供水、污水處理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基本實現“五通一平”,建成標准廠房80萬平方米,啟動建設金睿(赤水)高新技術產業園,園區綜合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通過園區引領,赤水市構建起以竹、藥、醋、雞、酒為重點的特色輕工業產業體系,發展以電子信息、新醫藥大健康、新能源化工、新型建材、高端裝備制造為主的“五大新興產業”,著力打造竹木加工、特色輕工、新醫藥大健康和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三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2016年,赤水全市規模工業企業達100家,工業總產值達100億元。先后引進富林電子、金睿財富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帶動3000余人實現就業脫貧。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09日 13 版)
(責編:李楠樺、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