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寧夏:產業治荒經驗世界共享

本報記者  朱  磊
2017年06月13日08: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寧夏沙坡頭景區

  外國參觀者贊嘆中國治沙壯舉

  白芨灘林場職工在扎草方格

 

  近年來,寧夏的治沙技術和成效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重視與認可,先后有89個國家的政要、專家來到寧夏參觀考察。寧夏農科院常年設有防沙治沙的“國際班”,舉辦過7屆“阿拉伯國家防沙治沙技術培訓班”,1屆“阿爾及利亞防沙治沙技術培訓班”,“取經人”來自全球21個國家,累計已近200人。

  

  國外紛紛來取經

  在全球范圍內,與寧夏同緯度的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戈壁、沙地、草地,而寧夏則是三面環沙,被大片黃色區域包圍的景象。

  記者打開手機上的網絡地圖,發現在騰格裡沙漠南緣,兩條平滑的“綠色平行線”嵌入寧夏周邊的黃色地帶,“綠色平行線”是長60公裡、寬500米的“五帶一體”防風固沙體系,包括固沙防火帶、灌溉造林帶、草障植樹帶、前沿阻沙帶、封沙育草帶。

  寧夏林業廳廳長馬金元說:“在寧夏,防沙治沙一開始就嫁接高端智慧、堅持科學治沙。”“綠色平行線”兩側的草方格固沙技術,便是由中國科學院與當地職工群眾共同探索形成的經驗,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寧夏的成功經驗吸引來各國的關注。“沙漠要利用好的話,會帶來很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一點我們所有沙漠周邊的國家都有同感。”2016年7月,47歲的阿爾及利亞人馬爾拉夫·貝爾卡西姆來到中國寧夏,系統學習中國的防沙治沙技術,他說:“我們的國家地處廣袤的撒哈拉沙漠,荒漠化防治形勢極為嚴峻。我們在沙漠治理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們正在到處學習相關的技術和經驗。”

  同年9月,埃及總統安全事務顧問法耶扎·艾布·納佳在考察寧夏治沙經驗后,坦言:“寧夏在沙漠治理和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埃及和寧夏氣候條件相似,非常期待寧夏的經驗可以幫助埃及,並誠摯邀請寧夏沙漠治理、節水等方面的專家到埃及指導工作,開展合作。”

  治沙致富同步走

  早在上世紀70年代,“治沙英雄”王有德率先引入市場機制,破解造林成本“倒挂”難題。40年來,他堅守著“寧肯自己掉下10斤肉,也不願意讓生態建設落了后”的信念,創造了世界聞名的“白芨灘治沙路徑”。

  如今,按照當初的“路徑”,寧夏靈武市白芨灘林場職工張雪雲在完成林場規定的“每個職工一年扎1萬個草方格,栽植1萬株樹苗,治沙100畝,從治沙中實現收入1萬元”的目標任務同時,還在管理站承包起了28畝經果林和苗圃,一年收入近20萬元,實現了治沙與致富同步。

  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王興東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摸索和總結,職工們用麥草、稻草在沙地上扎出長寬各1米、深二三十厘米的草方格,在草方格中種植沙蒿、沙棘等植物,外圍栽種灌木固沙林、喬灌防護林,內部發展經果林、養殖業、牧草種植和沙漠旅游業,形成“六位一體”的防沙治沙和發展沙區經濟的模式,創造了改造利用沙漠、發展循環經濟的成功范例,被國務院確定為推進寧夏經濟建設重點推廣模式。

  “職工靠‘六位一體’沙產業模式,這幾年連續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速,去年人均職工收入達到了5.5萬元。”王興東說。

  產業實現生態化

  2008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寧夏建設全國唯一的省級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自此,寧夏承擔起了示范的重任,逐步建立起了全國第一個國家沙漠公園中衛沙坡頭、第一個荒漠濕地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鹽池哈巴湖,全國唯一的防沙治沙展覽館靈武白芨灘,並創新和引領了草方格治沙等不同區域的防沙治沙模式。

  9年來,寧夏充分發揮鹽池縣、靈武市、同心縣和沙坡頭區4個全國防沙治沙示范縣的示范引領作用,將三北防護林工程、中央財政和外援項目向這些區域傾斜,優先安排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項目和沙漠公園建設。

  著名的“沙漠水城”中衛市地處騰格裡沙漠東南緣,寧夏香岩產業集團公司董事長楊飛在這裡結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農耕園藝措施進行固沙,綜合防沙治理改善原始沙漠共計1萬畝,建成了集生態、治沙、觀光旅游、設施農牧業生產一體化的農業產業沙漠園區。

  寧夏萬齊集團負責人萬立軍,用兩年時間在荒無人跡、沙礫成丘的原始戈壁上打造了一個5000畝的原生態蘋果基地。

  “我們提出‘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讓防沙治沙與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和增收致富結合起來。”馬金元說,“目前寧夏沙區沙產業的面積已經超過200多萬畝,產值超過了35億元。”

  為實現沙退民富、推動防沙治沙可持續發展,自治區政府出台《關於大力發展沙產業推進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建設的意見》,鼓勵各社會主體積極發展枸杞、葡萄、紅棗等經濟林產業,開發利用檸條、沙柳等沙生灌木,積極發展沙漠旅游、光伏發電等新型沙產業。

  目前,寧夏各類沙產業產值超過35億元,其中沙區經果林和沙生灌木飼料加工年產值超過16億元,沙漠旅游業產值超過12億元。沙坡頭被國內外旅游業界專家譽為世界“壟斷性”沙漠旅游資源,2007年被列為首批全國5A級旅游景區。

  本版圖片均自百度

(責編:梁圓(實習生)、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