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荷蘭馴鹿移居大興安嶺

此舉有助於提升種群數量和品質

本報記者 賀 勇 張 棖攝影報道
2017年12月02日05: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馴鹿在大興安嶺的森林裡自由覓食。

  陽光透過白樺林,洒在褐色的落葉上,一頭頭馴鹿或大搖大擺地漫步,或低頭尋找著地上的苔蘚。這裡是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根河林業局約安裡林場。“這些馴鹿是從荷蘭引進的。我們只是適當補充一些食鹽和豆餅,盡量讓它們處在野生的狀態。”林場負責人李寶森告訴記者。

  我國的馴鹿種群僅分布在大興安嶺西北麓的內蒙古根河市,總數在800頭左右。近年來,由於種群退化嚴重,馴鹿面臨數量和品質“雙降”的威脅,同時也使獨特的敖魯古雅鄂溫克族使鹿文化傳承面臨危機。為壯大馴鹿種群數量,提升品質,今年2月,我國首次從荷蘭引進30頭馴鹿,落戶根河林業局。

  遠方來客在中國開枝散葉、繁育后代

  在來到約安裡林場前,這些馴鹿生活在根河林業局的鹿苑中。55歲的飼養員楊忠成說:“第一次引進這30頭馴鹿,對我們飼養員來講是一個挑戰,為了讓它們健康成長,我們5名專職飼養員24小時不間斷輪流值班看護。”

  由於引進馴鹿均為幼鹿,體格較小,為避免與本地馴鹿爭食和頂撞而造成傷害,鹿苑職工對引進馴鹿進行單獨飼養。“當時我是第一次見到荷蘭馴鹿,和本地馴鹿區別很明顯,蹄子大,毛皮顏色純正。”飼養員王玉才說,剛來時,鹿群有些水土不服,通過半年多的飼養,這批馴鹿已基本適應本地的生活環境。

  根河林業局對每頭鹿分別建立檔案,記錄鹿的生長、疫病防治、飼料配比等動態信息,以便更好地掌握引進馴鹿的生長發育情況。

  根河林業局產業科副科長鮑化堂是鹿苑的“常客”,幾乎每天都會到鹿苑,觀察鹿群的身體、飲食狀況是否正常。“林區從荷蘭引進馴鹿,是內蒙古乃至全國首例,關系到下一批馴鹿引進和種群復壯等問題,我們絲毫不能掉以輕心。”他說。

  經過半年多的飼養,這批馴鹿背毛光亮,體格健壯,身高、體重都有明顯增加。今年9月,飼養人員將這批馴鹿轉移至約安裡林場。目前,這批馴鹿中的雌鹿基本都已受孕,這些“異國移民”將在這片土地上開枝散葉、繁育后代。

  計劃再引進150頭馴鹿以擴大復壯種群

  中國人民大學孟秀祥教授的調查研究表明,我國馴鹿現僅分布於鄂溫克族聚居區域,分布區范圍很小。目前,馴鹿現存種群分屬於12個彼此隔離的種群。由於每個種群都生活在一個“孤島”上,近親交配程度極高,種群退化嚴重,馴鹿體格大小、鹿角質量和對稱性等指標逐年下降,死產率和分娩畸形率逐年上升。

  引種、擴群,成為當務之急。根河市政協委員呼吁,不能讓馴鹿在大興安嶺消失。

  “引進國外馴鹿,是維持和復壯當地馴鹿資源最有效的辦法。我們有條件、也有義務為保護生物多樣性作出更大貢獻。”根河林業局局長高希明說。根河林業局施業區總面積達60多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8%,有苔蘚植物181種,河流遍布,水源充足,林緣及河流兩岸有可放牧草場2萬公頃,管護所之間距離適中,適合馴鹿的分區飼養,具備圈養和放養的條件。

  記者了解到,林業部門計劃再引進150頭馴鹿。“我們的目標是將馴鹿種群擴大至1000頭左右,待種群擴大復壯后,我們將向敖魯古雅鄂溫克同胞無償提供優質種鹿。”高希明說。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02日 10 版)

(責編:馮粒、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