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江蘇揚州三年建成一百五十多個公園,並立下規矩

舍得把好地塊拿來建公園

胡  儉  吳  濤
2018年01月06日05: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揚州市民在宋夾城體育休閑公園開心健身。
  庄文斌攝

  70歲的揚州市民蔣永慶,最近為自己的《揚州園林生態風韻》攝影畫冊舉行了首發儀式。這位老人將鏡頭對准城市公園,拍攝了近千幅精美圖片。

  讓蔣永慶老人感到非常高興的另一件事,是從去年12月起,《揚州市公園條例》正式實施。這是江蘇省首部關於開放式公園的立法。《條例》把公園體系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明確公園體系發展和保護專項規劃經市政府批准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公園數量和面積不得減少。

  百余個開放式公園建一個火一個

  揚州市每年的“1號文件”都是聚焦改善民生,這已是堅持17年的慣例。今年將實施哪些惠民工程?揚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百姓意見。邗上街道賈橋社區主任胡春霞建議,進一步加大城市公園體系建設力度,“人在畫中走,揚州真不丑。”“不丑”在揚州方言中是“很好”的意思,意味著百姓對於建設城市公園的認可。

  2015年以來,揚州建成了154個體育休閑公園、社區公園等開放式公園,加上正在規劃建設中的公園,總佔地面積超過11平方公裡,相當於10個瘦西湖核心景區的面積。

  瘦西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揚州園林的代表之作,興建於康乾盛世,當時鹽商雲集,在揚州建造私家園林200多處。但傳統的揚州園林多屬私家,用於滿足園主的個人需求。而今,揚州強調公園姓“公”,打造面向市民開放的、無障礙的公共活動空間。

  位於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核心地帶的宋夾城,是揚州建成的第一個體育休閑公園,開園3年多來,累計接待市民和游客超過600萬人次,成為有口皆碑的“城市客廳”。“逛公園”成為揚城百姓生活的新時尚。

  在總結宋夾城公園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揚州拉開了公園體系建設,既有超過1平方公裡的三灣濕地公園,也有數百平方米的“口袋公園”。這些公園,雖然大小不一,但基本涵蓋生態、體育、休閑元素,而且建在城市最好的地方。城市公園建一個火一個,成為宜居揚州的“標配”。市園林管理局風景園林處處長陳靜說,公園建設須遠近適宜、大小適中,功能齊全、美觀度好,這些經驗都被吸納到《條例》中。

  從建好到管好,探索地方立法保護“優質生態產品”

  揚州百姓對於城市公園體系建設紛紛拍手稱道。但也有市民擔心:城市公園大多處在黃金地塊,以后會不會隨著領導變更、城市規劃發生變化,改用為商業開發?

  《條例》通過立法固化了公園體系建設成果,打消了市民的顧慮。建好公園更要管理好公園,打造人民群眾普遍滿意、歷史可以傳續的公園城市。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劉柏介紹,在制定《條例》過程中,召開了市人大代表、市民代表、公園管護部門以及園林專家參加的座談會20次,收集意見上千條。

  市委書記謝正義表示,要舍得把城市最金貴、距離老百姓最近的好地塊和具有一定體量的地塊,拿出來建設公園。

  公園改變了揚州的城市氣質,讓這座城市更溫暖,更溫馨,更文明。近年來,揚州城市棋牌室減少30%,常年體育鍛煉人口比例達38.2%,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9.2歲,醫保經費開始有了節余。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增加優質生態產品的供給,揚州在行動。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06日 10 版)
(責編:馮粒、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