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18年7月

2018年07月19日07: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六、生態文化逐漸形成

  隨著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美好家園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生態文化自信日益增強。

  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青藏高原諸省區通過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建設文化基礎設施、開展教育培訓、提升民眾參與度、表彰先進人員、創建生態節日等,使生態文明理念逐步普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傳統觀念逐漸被“青山綠水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新觀念取代﹔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得到推崇。

  “十二五”期間,西藏自治區開展重點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項目,實施了綜合文化體育設施工程、流動電影服務工程、農家書屋工程、村級廣播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衛生室醫療設備完善工程、太陽能公共照明工程等建設工程,建成文化廣場1616個﹔實現了地(市)群藝館,縣(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新華書店,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農家書屋全覆蓋。同時,開展年度節能宣傳周和低碳日宣傳活動,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鎮等各類精神文明創建中,將生態環保作為評選表彰各類先進典型的重要依據。拉薩市通過實施“環境立市”戰略,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並持續開展“家在社區、五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開展淨化環境、保護生態等志願服務。在廣大農牧區開展“美麗鄉村文明養成”精神文明活動﹔組建村(居)志願服務工作隊,開展打掃村庄衛生、植樹造林、水源及動植物保護等活動。

  甘肅省甘南州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通過實行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機制,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導向作用。並將生態環保理念納入全州干部在線學習教育內容,編寫發行面向全州中小學生、黨政干部、農牧民等不同層次的《甘南州生態文明教育讀本》,開通環保網站,播放環保公益廣告,推送手機環保短信,舉辦“生態立州”有獎征文,強化各級干部群眾生態環保理念,提高人們對生態保護重要性的認識,營造愛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青海省印發《關於開展“文明青海”建設活動的實施意見》,開展“清潔三江源,保護母親河”“青海湖生態保護”等大型志願服務活動,倡導移風易俗和生產生活新風尚。算好“綠色賬”,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的環保觀念和“生態似水、發展如舟”的生態意識逐步深入人心。

  綠色生活方式日益形成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高原農牧民“人畜混居”、燃薪燒糞等生活方式逐步發生變化,綠色建筑、綠色能源、潔淨居住、綠色出行日益成為受歡迎的生活方式。

  青藏高原諸省區積極推進新能源多元化利用,以太陽能為主的新能源已廣泛應用於取暖、做飯、照明、灌溉、通訊等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被動式太陽房是西藏太陽能利用較早的技術之一,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阿裡、那曲、拉薩等地市推廣應用。太陽房能基本滿足冬季採暖要求,改善了生活環境,提高了生活質量。房屋節能環保程度已成為農牧民建房時的重要決策因素。截至2017年年底,以水能、太陽能、沼氣為主的清潔能源已達到西藏自治區電力總裝機容量的87%,推廣太陽灶40多萬台,太陽能熱水器45萬平方米,被動式太陽房約42萬平方米,降低了農牧民對傳統燃料的依賴。

  青海省實施省級農牧區被動式太陽能暖房建設工程,推廣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池、戶用風力發電機,推動“以電代煤”“以電代糞”等項目。截至2017年年底,青海省累計推廣太陽灶10.22萬台、太陽能熱水器1.28萬台、太陽能電池9200套﹔建設被動式太陽能暖房1.31萬套,示范面積達130.5萬平方米。電熱炕、光伏供熱等取暖方式逐步替代了燃燒牛糞和煤塊的傳統方式,減少了污染排放,改善了生活環境,提高了生活水平,同時降低了對草地的過度索取,促進了草地生態系統的恢復和改善。

  青藏高原諸省區通過建設生態文明小康村,開展改廁、改圈、改房等活動,實施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生活污水收集處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秸稈綜合利用、噪聲綜合治理、人畜糞便污染綜合治理等工程,減少了垃圾亂陳、私搭亂建、亂採亂挖、隨意焚燒等不文明現象,住房、飲水、出行等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基本實現了干淨、整潔和便利。

  2017年,共享單車進入西藏拉薩,迅速成為老百姓出行的選擇,形成了美麗的城市風景線﹔拉薩、西寧等高原城市新能源汽車數量穩步提升,珠穆朗瑪峰、納帕海等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已實現新能源汽車運營服務。綠色交通、文明旅游成為新的出行方式。

  生態文化自信持續增強

  青藏高原美麗的風景,良好的生態本底,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就,極大地提升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態文化自信。美麗鄉村、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多種形式的生態文明建設活動,使高原人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人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增強,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對擁有青山綠水和冰天雪地倍感自豪。

  至2017年,西藏自治區圍繞建設美麗西藏,建成自治區級10個生態縣、173個生態鄉鎮、1924個生態村﹔林芝市巴宜區被授予全國第一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青海省建成1200個高原美麗鄉村,西寧市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四川省阿壩州創建省級生態縣1個、國家級和省級生態鄉鎮16個和50個,省級生態村30個。雲南省迪慶州建成了45個州級生態文明村。甘肅省甘南州分別創建國家級和省級生態鄉鎮2個和14個,國家級和省級生態村14個和11個。這些生態文明建設成就顯著改善了人居環境和民生條件,增強了高原人民保護好最后一片淨土的信心。

  2017年,青海可可西裡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面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評估報告中說,可可西裡一望無垠,幾乎沒有受到現代人類活動的沖擊,美景“令人贊嘆不已”。可可西裡申遺成功提高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們保護自然、關愛生命的意識,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建設生態文明的自豪感、責任感。

  結束語

  經過長期不懈努力,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促進了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功能的穩定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提升了人民福祉。

  同時,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突出表現在:受全球變化影響,冰川退縮、凍土消融、災害風險加大的威脅依然存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保護與發展的矛盾仍然突出。鞏固和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任務依然艱巨。

  在今后的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中,中國將不斷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促進生態文明制度創新﹔科學調控人類活動,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保護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著力解決突出的生態與環境問題﹔完善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推進綠色發展﹔健全高原生態文化建設平台體系與功能,弘揚生態文明理念。

  青藏高原是大自然賜予中國人民和全人類的財富,保護好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是中國人民的責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新時代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中國人民有信心建設更加美麗的青藏高原,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責編:沈光倩、楊波)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