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整改看成效

破解“臨江不見江”困局 馬鞍山還最美江景【2】

孟哲

2019年12月10日08:53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漁民告別“水上漂”

2018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快建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補償制度,2020年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現常年禁捕。今年4月,馬鞍山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率先在全省啟動全域漁民退捕轉產工作。

退捕轉產后漁民能做什麼?對漁民未來生活的影響有多大?…一個個難題擺在市委、市政府的面前。

“其實,國家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實施漁民上岸政策,很多漁民在岸上有房子,但是因為生活不習慣,他們並不願意在岸上生活。”花山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陳鵬坦言,近年來江魚的價格不斷上漲,也是漁民不願意上岸的一個重要原因。考慮到各種因素,市委、市政府把住房、醫療、社保、就業、就學、養老等綜合在一起給漁民做思想工作,“沒想到一個月漁民全部上岸。”

“上岸后首先要保証漁民就業。政府採取托底政策,有一技之長的自謀職業,沒有的政府組織培訓、開發公益性崗位,保証有就業能力的人每個人都有工作。同時,要讓漁民有住所。漁民們根據自家情況選擇住房,有經濟適用房、公租房、廉租房,都有國家政策支持和經濟補貼。”陳鵬深有感觸地說,漁民上岸不僅僅是環保問題,更是民生問題。

文化水平低、生活不習慣、收入不如從前、受不了朝九晚五……這些問題困擾著退捕轉產的漁民們。勞保所帶領退捕轉產的漁民們去各個公司參觀,讓企業和漁民進行雙向選擇。

退捕轉產后徐喜根在工廠上班 人民網記者孟哲攝

今年,在漁船上生活了41年的漁民徐喜根告別打漁生活,“剛開始接受不了上岸。其實在2014年就購置了安置房,因為不習慣岸上的生活,又繼續回船上打漁。原來打漁每年家庭收入4-5萬元,現在學了電焊工,一月工資5000多元,收入和在船上差不多。”徐喜根淳朴的說道,“自己沒有文化、不習慣每天上下班。上岸后,讓自己盡快去適應岸上的生活和工作。”

截至到今年7月,馬鞍山市長江干支流上,完成5146艘漁船拆解,2984戶漁戶、11260名漁民轉產上岸。

(責編:孟哲、初梓瑞)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