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調研報告顯示
各類自然資源保護狀況總體良好
數據來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關於2020年度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的調研報告 |
為貫徹黨中央關於建立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制度改革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和全國人大財經委、環資委組成專題調研組對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進行了調研。10月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聽取了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常委會預算工委主任史耀斌作的關於2020年度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的調研報告。
史耀斌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自然資源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加快建章立制,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資源監管,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有效發揮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的支撐保障作用。
通過深化改革與加強管理,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取得明顯成效:
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實現重大轉變。初步實現治理格局從“分散”到“統一”、調查監測從“單項”到“系統”、國土空間規劃管制從“交叉”到“統籌”、節約集約利用從“淺層”到“深度”、行政審批服務從“便管”到“便民”等五個轉變。截至2020年底,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實施了不動產登記、交易、繳稅“一窗受理、並行辦理”。
各類自然資源保護狀況總體良好。“十三五”期末,全國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億畝以上,為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提供耕地資源保障。新形成32處非油氣礦產資源基地,錳、鋰、石墨等戰略性礦產儲量大幅增長,勘探發現瑪湖等17個億噸級大油田,安岳等21個千億立方米級大氣田。“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造林5.45億畝,建設國家儲備林4889.0萬畝,退耕還林5438.0萬畝,退耕還草516.5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04%﹔完成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修復治理面積約400萬畝﹔改良退化草原2599.7萬畝,治理黑土灘、毒害草1195.0萬畝﹔京津風沙源工程二期實現固沙47.6萬畝﹔修復濱海濕地34.5萬畝,整治修復岸線1200千米。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6周年,累計調水400多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達1.2億人。地質災害造成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較“十二五”期間分別減少38.5%和41.5%。
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提高。“十三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持續下降﹔遴選推廣360項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發布124種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三率”最低指標要求﹔海水淡化、海洋能、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11%。2018年至2020年,共消化以往年度批而未供土地69.42萬公頃(1041.3萬畝),處置閑置土地19.34萬公頃(290.1萬畝)。2020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8%,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65。
報告同時指出,國家資源和環境約束趨緊的壓力還沒有得到根本緩解,在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基礎工作、提升法治水平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23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