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雲南北上南歸象群發展壯大,監測、救助、繁育等工作穩步推進

多方守護  和諧共處(美麗中國)

本報記者  李茂穎  楊文明  劉  毅
2023年01月05日05: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近年來,雲南亞洲象群持續引發關注。建設大象監測預警平台、建立野生動物公眾責任險,推動亞洲象國家公園的建設……人象和諧的故事,展現著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成果。這背后,是當地長期以來為保護亞洲象及其棲息地付出的不懈努力。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於2022年12月7日至20日成功舉辦。第二階段會議期間,雲南“短鼻家族”亞洲象群再次引發廣泛關注。

  歷時124天,行程1400多公裡,北上又南歸……2021年,雲南“短鼻家族”亞洲象群的特別之旅引人注目。2021年8月8日,北上的象群回到了它們的傳統棲息地。一年多過去了,它們現在的生活怎麼樣?

  亞洲象群體間交流頻繁,種群不斷壯大

  象群南歸后,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亞洲象監測團隊對它們開展了持續監測。據介紹,雲南是我國野生亞洲象棲息地,在全球大象數量不斷下降的背景下,過去幾十年間,雲南野生亞洲象的數量從150頭左右增至300多頭。

  “象群在不斷壯大,在北上途中生下的兩頭小象已經健康長大。去年1月,象群又生下了象寶寶。”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亞洲象保護管理中心主任王斌頗為欣喜。不久前的監測發現,新生的小象已經長到了約200公斤,可以跟著媽媽在野外喝水玩耍,採食鮮嫩草葉。

  不僅如此,原有的象群開始尋找自己的伴侶,組建新的家庭。當初那隻被單獨送回西雙版納的小公象現在身強體壯,長大了很多,已完全融入其他象群。王斌介紹,象群一分為二,一群在勐養子保護區野象谷至關坪片區附近活動,還有一群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普文鎮附近活動,它們時常互相“串門”。

  “象群很年輕,其中最大的個體也不超過30歲,而且都很健康。”王斌說,“象群間的分分合合說明亞洲象群體之間交流頻繁,種群還在不斷發展壯大。”

  上世紀80年代,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高級工程師沈慶仲剛剛參與亞洲象研究與保護的工作時,在連續3年的調查研究中,他甚至無法拍攝到一張亞洲象的清晰照片。讓沈慶仲欣慰的是,經過多方努力,亞洲象的數量不斷增加。

  “現在亞洲象數量比當時翻了一倍。近十年來更是多了近100頭。”沈慶仲說,“在象群中基本上都能監測到小象,並且每年都有小象出生。”

  救助保護、繁育和專項科學考察持續加強

  扇著耳朵在小河裡戲水,搖著尾巴在泥地裡打滾,偶爾還踢踢足球秀秀球技……在雲南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伴著綠樹青草,小象“龍龍”生龍活虎。

  2021年7月,在景洪市,一頭約2個月大的亞洲象因左前腿受傷潰爛感染、無法跟上象群而被遺棄。在西雙版納多部門的聯合施救下,這頭幼象被送到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安置治療,人們給它起名為“龍龍”。

  洗澡、清糞便、測體溫、量身高、野外遛彎……除了照顧大象的飲食起居、進行康復治療,救護與繁育中心工作人員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對大象進行野外放養。在專職馴養員悉心照料下,“龍龍”受傷的左腿恢復良好,開始野外活動,它快樂地在森林中奔跑,恢復了野外生活的能力。

  救護與繁育中心管護員陳繼銘每天的工作都是圍著野象轉,救象、育象、研究象。為了照顧好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工作人員每天和象在一起的時間超過10個小時。在中心裡,不少野象都是從死亡邊緣被人們拉回來的。在野外嚴重受傷的“然然”“平平”,失去母親照顧的孤兒象“羊妞”“龍龍”,都是被救助到救護與繁育中心的。

  據介紹,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是我國目前唯一以亞洲象收容、救助和繁育研究為主要任務的科研基地。自2008年成立以來,該中心積極開展亞洲象野外救護、輔助象繁育研究等工作,迄今已經救治了20多頭野象。除了救助收容,中心還在亞洲象繁育、遺傳、棲息地保護等方面開展專項科學考察,為亞洲象野化、野放和相關研學活動提供了種源和平台。

  在保護中不斷探索人象和諧共處之路

  大象離不開森林,森林離不開大象。被譽為“雨林工程師”的亞洲象,是森林生態系統的“傘護種”。保護亞洲象及其棲息地,也為生態系統裡的其他物種提供了“保護傘”。

  “我國亞洲象數量持續增長,表明這一物種及其伴生種和生態系統都得到了良好保護,亞洲象群的北上南歸、發展壯大是我國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生動寫照。”國家林草局亞洲象研究中心工程師楊子誠說。

  亞洲象已被列入我國“十四五”時期搶救性保護的48種極度瀕危野生動物。隨著亞洲象種群數量不斷增加,保護好亞洲象及其棲息地,並在保護中不斷探索、實現人象和諧共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通過加強亞洲象棲息地保護和恢復,持續提升棲息地質量,同時強化監測預警、安全防范和應急處置體系建設,雲南正竭盡全力破解人象沖突難題。”雲南省林草局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楊華說。

  楊華介紹,雲南自2010年探索建立野生動物公眾責任保險以來,全省累計投入資金超61757萬元,亞洲象造成農作物損失補償標准明顯提高。

  在普洱的亞洲象主要活動區域,當地分時段、分季節種植亞洲象喜食的玉米、芭蕉、紅薯等作物,並配套建設野外硝塘,通過在重點區域、重要時段定點投食,探索建立“大象食源地”﹔在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當地建立起監測預警系統,通過紅外相機、無人機和護象隊,實現了監測預警全覆蓋。為了更好保護亞洲象並促進人象和諧,實現保護與發展共同推進,以亞洲象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亞洲象國家公園也在提速建設。

  “守護亞洲象的故事,是中國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案例。亞洲象國家公園建設將在保護旗艦物種亞洲象及其棲息地的基礎上實現熱帶雨林等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楊子誠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05日 14 版)
(責編:趙欣悅、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