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9.74萬平方公裡

水土保持  久久為功(美麗中國)

本報記者  王  浩
2023年01月12日05: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護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對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進行系統謀劃和總體部署。

  

  冬日暖陽鋪洒在漫山果園,追肥、澆水,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濯田鎮園當村果農馬雪梅悉心侍弄著果園。“等到下半年,第一批臍橙就能上市了。”馬雪梅說。

  曾經,水土流失問題困擾著長汀。經過多年植樹造林、生態修復,長汀水土流失率從1985年的31.5%降至2022年的6.57%。

  變化,不僅發生在長汀。從長江岸畔的坡耕地,到黃土高原上的千溝萬壑,再到黑土地上的侵蝕溝,各地栽樹鋪綠,整治水系、固土防沙,把更多水和土留給大地。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國水土保持率達到73%,到2035年全國水土保持率達到75%。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有哪些重點任務?各地如何落實?

  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持續呈現“雙下降”態勢

  崩崗,南方山丘的“瘡疤”。流水沖擊,山體崩塌,土不成形。

  崩崗上的臍橙園喜獲豐收,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白鷺鄉上塘村果農謝小路難掩喜悅。眼下,他正忙著噴洒防凍液,“隻要管得好,產量還能更高。”贛縣區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農民參與,大力開展崩崗治理。“挖、填、種,干了5年多,崩崗變了樣。”謝小路說。

  “好政策出台,保持水土有底氣,我們繼續以崩崗治理和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為重點,護山保水,恢復生態。”贛縣區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邱欣珍介紹。

  各地區各部門大力開展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工作成效顯著。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9.74萬平方公裡,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持續呈現“雙下降”態勢。

  “還應清醒地看到,我國水土流失量大面廣、局部地區嚴重的狀況依然存在,防治任務仍然繁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一級巡視員張新玉介紹。

  經過多年努力,剩下的多是“硬骨頭”。接下來如何如期完成任務?“要在全力減少水土流失面積的同時,持續鞏固治理成果,特別是在降低水土流失的強度上不斷努力。”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生態環境處副處長王治國介紹,目前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積集中分布在長江上游地區、黃土高原和東北黑土區,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分區施策,實施綜合治理。

  重點治理大江大河上中游、東北黑土區等水土流失重點區域

  東北糧倉,良田連綿,土質肥沃。但因受水沖風吹、過度耕作等影響,平坦田野上留下道道溝壑,侵蝕溝成為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的集中表現。

  “小溝越沖越大,黑土被沖走,大農機沒法開,看著都心疼。”北大荒集團牡丹江分公司八五五農場第一管理區種植戶尚龍江說,“這些年下了大力氣,先在溝底放置秸稈捆,再鋪上50多厘米厚的土,水能透下去、土能留得住。”

  “保護黑土地,多部門應形成合力,對6度以下坡耕地,重點採取深耕、免耕、秸稈還田、休耕輪作等保護性耕作措施﹔對6度以上坡耕地,實施綜合治理,有條件時適度新修梯田,並完善排水措施。”王治國介紹。

  黃土高原是最早探索水土流失治理的地區之一。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呂家河村村支書呂增榮說:“退耕還林,1000多畝山地全部栽核桃樹,防風固沙,村民畝均收入3000元。”“針對溝道密布、山峁相連、植被稀疏的特點,我們修田筑壩、人工綠化、封山禁牧,促進生態環境恢復,累計實施完成兩輪退耕還林工程102.63萬畝。”延川縣退耕還林工程服務中心主任馬寶勤介紹。

  《意見》提出,以減少入河入庫泥沙為重點,突出抓好黃河多沙粗沙區特別是粗泥沙集中來源區綜合治理,大力開展黃土高原高標准淤地壩建設。王治國介紹,在水土流失嚴重、入黃泥沙影響較大的地區,繼續通過機修梯田的方式,治理坡耕地﹔對老舊梯田加寬並配套田間道路,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推進蘋果、梨、核桃等特色產業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因地制宜,加快推進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張新玉介紹,在全面推動小流域綜合治理提質增效上,要重點治理大江大河上中游、東北黑土區、西南岩溶區、南水北調水源區、三峽庫區等水土流失重點區域。在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上,要加快推進長江上中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推進黃土高原旱作梯田建設,加大東北黑土區侵蝕溝治理力度,有條件的地區要將緩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與高標准農田建設統籌規劃、同步實施。

  充分發揮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廢棄礦山變成‘聚寶盆’,80多畝臍橙,一年能掙15萬多元。”贛縣區韓坊鎮逕裡村村民賴金富說。

  開展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項民生工程。水潤林、林固土、土保田、田養人,保持水土關乎糧食安全、特色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各方面。

  《意見》明確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水土保持領域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充分發揮水土保持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地應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綜合運用產權激勵、金融扶持等政策,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和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水土流失治理。”中國水利學會正高級工程師李貴寶介紹,“特別是要建立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現生態產業化。”

  有資金、有隊伍,更要有制度。水土保持工作要不斷完善長效機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實行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擔負起水土保持責任,進一步加強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制度建設,明確目標任務和具體舉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12日 14 版)

(責編:楊光宇、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