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发展何去何从?会不会重回粗放发展的老路?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六年,带来哪些大变化?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余璐)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六周年。六年来,工程累计调水多少?使多少人受益?综合效益如何?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彭永臻院士:提高我国污水处理科技水平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人民网北京12月9日电 (记者余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进一步明确了将污染防治视为“新常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水生态、水环境的底线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
全面禁止“洋垃圾”,中国说到做到(专家解读) 近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将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我国境外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引发外媒关注。
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强化河湖长制 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水利部供图 人民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 余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专家:青海木里矿区生态修复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青海木里矿区生态恢复总体方案》评审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余璐摄 人民网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 余璐)“青海木里矿区生态修复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科学、可行的原则,遵循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人工修复为自然恢复创造条件的技术要求推进修复工作,守好筑牢祁连山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在生态文明建设“快车道”上行稳致远,要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方向和动力,努力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景象不断呈现在人们面前。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宋鑫:奋力书写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新篇章 人民网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 余璐)11月14日,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江苏南京召开,会议指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会议的召开,再次为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