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9日,“‘一带一路’大战略下,民间组织的国际化道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此次活动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美国环保协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和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会议上,来自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学术机构的代表共同就“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民间组织的国际化意义和路径进行了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近期提出的一项宏伟战略,通过建设“一带一路”,我国将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商、共建、共享人类新的文明成果。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也应该重视和强调民间组织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会上,美国环保协会主席、清华大学全球领导力杰出访问研究员Fred Krupp(弗雷德·克虏伯)首先以美国环保协会为例,讲述了他如何在30年中,带领美国环保协会从一个草根组织,发展成为会员超过百万,影响遍布全球的国际化NGO。
美国环保协会主席Fred Krupp(弗雷德·克虏伯)
美国环保协会的3位创始人
Fred Krupp指出,中国民间组织的国际化将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力。除了经济上的共荣之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许多沿线国家也将从中国环境治理经验中受益。中国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成本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中国的经验可以帮助其他国家更快地在环境保护领域取得进展。
例如,去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APEC领导人宣言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绿色供应链是利用采购方的采购力量,要求供应商实现环境绩效改善的一种市场手段。如果所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企业的一项政策,将成为帮助各国实现绿色转型的引擎。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秘书长黄浩明也表示,由于民间组织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志愿性等天然属性,使其更具有亲和力,便于与沿线各国不同利益、观念的社会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将能够帮助中国投资赢得更广泛的社会和民间层面的认可,并确保这些投资是“绿色”的。
在活动现场,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刘振国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助理秘书长方莉、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孙同全等嘉宾围绕这一话题,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活动现场
嘉宾们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民间组织的参与,国家应该积极支持并扶持民间组织参与“一带一路”。通过民间组织开展的民间交流和沟通,为“一带一路”创造良好的国际社会舆论,成为实现沿线国家之间合作共赢的桥梁。同时,鉴于西方国家开展国际活动的时间较早,经验更为丰富,可以鼓励中国民间组织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吸收和借鉴其良好的做法和先进的经验,以提高自身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