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千里寻"臭水"只为美丽中国 揭密环保督查背后故事【3】

人民网记者 余璐

2018年07月20日08:58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斗智斗勇取证据 毒气蚊虫无所惧】

(监察员现场执法时遭蚊虫叮咬。人民网记者余璐 摄)

六七月的户外烈日炎炎,黑臭水旁蚊虫毒性大,督查组监察员每出门一趟都得带回浑身的肿胀伤口……王亭亭说,环境监察人员就像一颗上了膛的子弹时刻准备着冲锋在一线,为了寻找隐藏着的排污口,连在江边、河边、湖边探索时都不怕掉下去,还怕这点小虫子?

(污水处理厂厌氧池,冒着生命危险现场督查。人民网记者余璐 摄)

“恶臭?比起吸入有毒气体,实在太小儿科了。”督查员程小文如此描述自己的“惊险一幕”。他打开昂昂溪区污水处理厂厌氧池大门进行检查的那一刻——池内充斥的大量易燃易爆气体遇明火即爆,中毒窒息或眩晕掉入池中溺毙皆有可能。但任务就是任务,程小文相信自己的能力,更坚信自己的使命!

(督查员搭乘过路群众农用拖拉机隐蔽身份,在脏臭的河流中穿梭。督查组供图)

正如曹申平所言,斗智斗勇是督查组成员们必备的技能,其中一项就是隐蔽身份。有群众反映哈尔滨东风沟村庄小作坊不定时向河道排放污水。为了避免引起排污企业怀疑,督查员张侃用农用拖拉机作掩护,走进3米深的河道中,双脚踩进淤泥,秘密查看河道情况并采集水样。

(督查行动中,发现了一个隐蔽的排口。人民网记者余璐 摄)

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个隐藏的污染源,督查员们时常冒着危险,在江边、河边、湖边的杂草丛中搜寻,抑或在淤泥、乱石中行走十余公里。

真真假假的举报信息满天飞,督查员们既不是常驻人员,也没有三头六臂,在有限的时间内,凭啥一查一个准?执法组监察员闫小明解释道:“要想发现新的黑臭水体,一是依据举报信息,二是凭经验!将举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之后现场检查,就可以从一堆线索中抓到污染源。”

(责编:余璐、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