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環保>>2014環保專題>>向污染宣戰——京津冀治霾在行動

“治霾良方”背后存爭議 國網高調推動特高壓

岳琦

2014年04月17日16:5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手機看新聞

  提速特高壓建設被認為是霧霾治理的良方,此前備受爭議的特高壓電網建設在2014年迎來變局。

  今年“兩會”期間,國家電網公司高調提及特高壓電網話題。據《中國能源報》報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在一次政協全體會議上發言稱,國家電網公司規劃到2020年建成“五縱五橫”特高壓骨干網架和27回特高壓直流工程。

  “建設特高壓線路可以開辟治理霧霾新思路。”全國人大代表、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總經理孟慶強也在“兩會”期間對《光明日報》等多個媒體表達了重慶對特高壓的迫切,並在“兩會”上遞交了“加快推進特高壓入渝工程”的建議。

  “霧霾治理使特高壓的天平已經偏向了國網一邊。”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有業內人士亦指出,特高壓點對點的輸送特點,以及其輸電經濟性和對西部地區環境的影響都仍需考量。

  國網高調推動特高壓

  隨著霧霾話題的升溫,國家電網公司對特高壓的高調推動勢頭也逐步加強。全國政協會議開幕當天,劉振亞在《人民政協報》發表署名文章《發展特高壓電網 破解霧霾困局》。

  3月4日,劉振亞在經濟界小組討論會等多個場合不斷提及國家電網公司加快特高壓建設的訴求。據上述媒體報道,3月7日,劉振亞在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發言稱,建議在國家層面加快制定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加快推進特高壓電網建設,配套出台財稅、價格、投資、金融等政策,加快建設一批急需的特高壓和智能電網重點工程。

  劉振亞在上述政協全體會議上還表示,據測算,如果電能替代真能落實,中東部地區PM2.5的比重到2015年和2020年將比2010年降低12%和28%。當務之急就是用特高壓將能源基地的電輸送到東方來,用特高壓在全國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

  在“兩會”開幕前,國家電網公司還發布消息稱,2014年電網投資將超過3800億元,其中特高壓電網投資約佔1/3,並力爭年內核准開工“6交4直”共計10條特高壓電網項目。

  “我國在能源結構供應上應加強平衡協調的步伐,如果能夠盡早建立西北與中東部地區的高壓電網,京津冀地區煤電污染的狀況會有很大緩解。”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主席付志方曾對 《經濟日報》記者如此表示。

  相比河北的緩解霧霾需求,孟慶強則直言重慶與日俱增的電力缺口。10年前重慶就已經成為能源淨調入區,電力供需矛盾突出。孟慶強預計“十二五”末能源對外依存度將接近50%。而大量的火電廠對重慶來說並不現實,加快特高壓建設是唯一的良方。

  “治霾良方”背后存爭議

  “特高壓建設緩解霧霾確實有道理。”林伯強對此表示,東部地區要在幾年內限制煤電治理霧霾,而東部正是能源需求最大的地方,核電的建設周期長,新能源難成規模,特高壓確實不失為一個快速見效的辦法。

  雖然特高壓在我國發展多年,但飽受爭議。林伯強也強調,特高壓要謹慎有序發展。事實上,目前幾乎沒有其他國家在使用特高壓技術。而國家層面對特高壓亦抱謹慎態度,近幾年“路條”審批趨於緩慢。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特高壓電網建設成本高,而且往往不能達到滿負荷,其經濟性和效率並不高。而且西部地區大量上馬火電用於特高壓輸送也需要考量當地生態環境問題。

  對此,有觀點認為,我國規劃在西北地區建設4.7億千瓦煤電,估計耗煤量在4.5億噸。考慮到大氣環流,電廠都放到西部,其排放可能隨大氣環流覆蓋到整個國土。

  上述業內人士還表示,特高壓建設需綜合考量各地情況,霧霾治理和緩解用電缺口還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特高壓電網應該是最后一個選擇。日本和前蘇聯都曾使用特高壓電網,但后來都放棄了。

  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亦表示,特高壓需要科學的規劃和論証,實現資源配置還要算清楚經濟賬。霧霾的主要原因是能源結構的問題,相比起電煤,散燒煤才是霧霾的主要源頭,而這並不是簡單的“以電代煤”能夠解決的問題。

(責編:實習生、王靜)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