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霧霾是場持久戰。治理起來,不僅需要更大的決心和行動,更需要科學決策。隻有摸清PM2.5的污染源頭,厘清各類污染源對大氣污染的貢獻,治理起來才能對症下藥。
今年,全國各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要啟動源解析研究工作。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要在6月底前提交初步成果﹔其他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要在年底前提交源解析階段性研究成果。
PM2.5的源解析,以前在很多城市和科研院所都做過,但現在是第一次全國大規模地、規范地做源解析,意義非比尋常。
不同區域的PM2.5污染源構成比例不同治理應各有側重
*對北京而言,最大污染源是機動車。重污染時應加強控制本地機動車和周邊燃煤排放。
*對京津冀區域而言,最大污染源是燃煤。應重點控制燃煤和工業排放,加大燃燒過程的脫硫、脫硝和除塵。
PM2.5的“真凶”並非一成不變
不同地區、不同時段的污染物構成是不同的
燃煤、工業、機動車是霧霾的主要來源,人們對此都已耳熟能詳。但這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PM2.5的來源並非一成不變,不同地區、不同時間內不同污染源的比例,不盡相同。目前很難拿出源解析精確的報告,甚至出現了圍繞北京市機動車污染“貢獻率”各方數據“打架”的情況。
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說:“對污染來源,大家老說,一個城市一個數,就是一個餅圖,把這個問題全解決了。其實這會誤導你。我們既要看到這個‘餅’是一個長期穩定地情況,但是也要看到重污染情況下,污染貢獻是什麼情況,一般情況是什麼情況。我們在不同的污染情況下,不同的時間,應該採取不同的治理方式。”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躍思研究員指著幻燈片上的對比圖告訴記者:“不同區域的污染源比例相差很大,例如京津冀的燃煤污染比例高達34%,而北京的燃煤污染比例隻有19%﹔京津冀的機動車污染比例為16%,而北京則高達25%。”不同的污染物源解析結果,需要採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對北京而言,控制機動車污染是當務之急﹔對河北、天津而言,控制工業和燃煤污染,則是重中之重。
需要引起高度關注的是,同一地區在不同時段的污染物比例也不盡相同。
在2013年1月11日至1月21日北京污染物源解析結果中,霾污染時段,北京的最大污染源是機動車,比例高達47%。但是在正常天氣時,最大污染源變成了燃煤,比例為38%。
“通過對污染物源解析,我們建議,在重度污染的時候,一定要加大對本地機動車排放和周邊燃煤污染的控制力度。”王躍思這些年來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重污染天氣的應急預案更科學,“霾污染時段的道路揚塵佔比隻有8%,而應急預案中提出,‘增加施工工地洒水降塵頻次,加強施工揚塵管理’。其實作用是很有限的。”
對症下藥,才能有力削減污染
北京奧運會時藍天如洗,正是得益於准確的“污染清單”
近年來,我國已經初步構建了區域大氣污染源的排放清單。很多人對2008年奧運會時北京澄澈如洗的藍天印象深刻。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理想的減排成果,正是得益於小試牛刀的“污染清單”。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張遠航曾經主持了奧運會期間的北京空氣質量改善項目。他告訴記者:“通過對污染源的分析,我們發現,北京80%的二氧化硫來自山東、河北、天津。山東是決策之前沒有考慮到的。我們研究發現京津冀霧霾的來源不僅局限在本地,來自山東的污染比例也在升高。后來將山東納入,取得了更加良好的減排效果。”
事實上,污染物源解析從去年開始一直在快馬加鞭地推進。為解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底數不清、機理不明、技術不足”,去年“大氣十條”發布當月,環保部就已經啟動“清潔空氣研究計劃”,提出“加強灰霾、臭氧的形成機理、來源解析、遷移規律和監測預警等研究,為污染治理提供科學支撐”。
去年,由環保部編制的《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發布,將用統一的技術方法指導各地開展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工作。未來,源解析工作將實現常態化,並逐步納入到環境管理日常工作中。目前,南開大學主持編制的大氣顆粒物源解析技術方法已在全國30多個城市推廣應用,包括北京、天津、唐山、濟南等全國主要大中型城市。
環保部門將根據源解析結果採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污染控制。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表示,完成源解析至少需要完整的一年監測時間,環保部已於去年3月啟動了各地的源解析進程,監測項目更加全面,整個分析結果將更符合實際。
建立“污染清單”並不容易
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復雜的排放源,而且受到技術等多方因素影響
要建立科學准確的“污染清單”,目前還面臨不少挑戰。首要難題就是極其復雜多變的污染源。
“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復雜的排放源,生產方面既有最先進的工藝,也有最落后的工藝﹔減排方面,既有最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也存在偷排的情況。”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說。“大氣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包括燃煤、機動車、工業、民用、揚塵、生物燃料、農業等十幾大類人為源,涉及近2萬子類排放源,此外還包括森林排放、火災、沙塵等天然源。”張遠航說。
北京市機動車污染“貢獻率”到底多大,各方數據眾說紛紜。正是“污染清單”確立之難的鮮明例証。
針對北京PM2.5的來源解析結果,中國環科院、北大、清華、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機構,都發表過各自的研究結論,機動車的貢獻一般認為在10%至50%之間,多數認為在20%至30%之間,差異較大。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潘濤表示,這主要是因為PM2.5成分的多變性、採用的方法、研究者的主觀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源解析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工作,源解析結果在重污染條件下,不確定性更大。因此,要做好污染源解析,必須注重污染源排放清單技術的研發。近年來,在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一系列重大項目的持續支持下,我國研發了針對區域復雜源的多尺度嵌套、高時空分辨率的排放清單技術,初步構建了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區域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共性技術體系,在方法學和精度方面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記者 來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