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環保>>2014環保專題>>向污染宣戰——京津冀治霾在行動

評論:決不能“霾來一片緊,霾去一身輕”

2014年03月27日21:26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決不能“霾來一片緊,霾去一身輕”

  霧霾又一次襲擊華北,京津冀未能幸免,山西、山東也被波及。還未在燦爛陽光下好好享受春色的人們,再一次被“霧鎖中國”的憂慮籠罩。等風盼雨待霾散的無奈現實提醒我們,防污治霾必須時刻保持緊迫,決不能“霾來一片緊,霾去一身輕”。

  一些地方平常對治污不重視,對產業轉移、結構升級抓得不緊,待霧霾來襲則突然緊張起來,不僅下令關停高污染高排放企業,還對一些柴油車輛進行了臨時管制。可等大風一吹、霧霾一過,又恢復了平日不慌不忙的常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面積霧霾絕非三兩天形成,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式的防霾才能跟上當前污染蔓延的節奏。

  根除“心肺之患”,防治的口罩要戴在企業污染的源頭。河北省高爐總量高出美國6倍、廢氣排放量高於歐盟總和,治污防霾的關鍵在於轉變發展方式。必須用改革的辦法,從制度入手,將治理霧霾納入全面、完善、長效的制度體系和思維模式裡。再不能讓重污染時關停的企業,霧霾一散又毫無顧忌復工﹔再不能讓霧霾天停建的工地,一續建就不做任何噴淋處理。

  治霾“軍令狀”已簽,各級政府“鐵腕治污”的決心還需見真章。從去年國務院出台《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到國務院常務會議安排100億元專項資金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行“以獎代補”,種種舉措足以讓百姓看見政府治理污染的誠意。而要真正打贏“空氣保衛戰”,面對污染不作為、慢作為的態度必須一舉扭轉,環保部門的“以罰代管”必須變為“積極監管”,這都需要管理者時時治霾的理念常在心頭。

  消除霧霾之患,更與我們每個普通人的努力息息相關。重重霧霾不僅是對政府工作的考驗,也是對百姓轉變生活方式的提醒。如果平時習慣了開豪華車等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對燃放煙花等習俗又不忍舍棄,那麼待霧霾來襲時怨天尤人又有何用?每個人都該為環境盡一份力。行動起來,治霾別再等明天。(記者王玨玢、翟永冠)

(來源:新華網)

(責編:實習生、王靜)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