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環保

治污、蓄水、添綠,一度斷流的汾河太原段再現生機

我的家鄉我的河:治理一條河 靚了一座城

周亞軍

2014年06月23日04: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治理一條河 靚了一座城(我的家鄉我的河)

  治理前,汾河河道污水橫流,雜草叢生。

  汾河治理后,濕地公園變成了候鳥天堂。

  編輯同志:

  你好!看到人民日報社和人民網推出“我的家鄉我的河”報道活動,我想說說我們山西的母親河——汾河。

  《人說山西好風光》裡唱道:“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嘩啦啦流過我的小村旁。”但是,能源重化工城市的建設,破壞了環境,徹底污染了汾河。很長一段時間,在太原市區,看到的是河道兩岸的垃圾,聞到的是河水的惡臭。

  后來,市裡下了大力氣治理汾河,太原市區段的河水開始變清,河兩邊植了草坪,種了樹,還建了不少小景點,河道裡蓄了水,還養了魚。

  再后來,汾河兩邊的濱河東西兩路不斷向南北延伸,汾河景區也不斷延展,汾河已經成了太原的城市名片。現在,美麗的汾河景區成了太原人的驕傲。

  作為一名太原市民,我希望汾河上下游的人們都能愛護環境,大家一起努力保持汾河的清澈美麗,讓河水更清,長清。

  一名太原市民

  汾河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的母親河,流經忻州、太原、呂梁、晉中、臨汾、運城等6市29縣(區)。在太原,汾河穿城而過,將市區一分為二。由於工業污染等原因,汾河太原段曾斷流30多年,河道被居民開辟成菜地,垃圾遍地,雜草叢生。如今,經過長期治理,重新流淌的汾河水和綿延的濕地公園,成為城市的一道景觀。

  一度斷流,河道被開墾成菜地

  69歲的張可興曾是一名記者,關注太原汾河治理幾十年。提起汾河,他感慨地說:“太原段汾河再也不是以前那個破敗樣兒了。”

  對於如今的太原居民來說,汾河景區是休閑的好去處。“汾河岸邊隻要有廣場的地方,就能聚起一幫人,都是附近居住的老百姓,早晚唱歌跳舞鍛煉。”汾河景區辦公室主任侯剛說。

  漫步汾河景區,兩岸帶狀綠化平台上分布著近50個各具特點的景觀。南方女孩宋麗第一次見到汾河,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這裡和我想象中的太原完全不一樣,真像是江南水鄉”。

  然而,隻有生活在太原的老居民才知道,眼前的美景來得並不容易。

  在張可興的記憶裡,汾河一度斷流30多年,河道僅在每年春灌、秋灌時才有水,更多的日子裡,河道裡污水橫流、雜草叢生,“亂糟糟的,賣菜的、擺地攤的什麼人都有,還有人開墾出了一小塊地,種上了西紅柿等”。

  張可興回憶,那會兒常常有菜販們被城管攆到河道裡擺攤,冬春季節遇上刮風,黃沙漫天,不管買菜的賣菜的,都是一身土。等到濱河路建成,兩條寬敞的快速路夾著一條臟兮兮的河道,更顯破落。污水橫流不治理,雨污不分流,加上傾倒垃圾,夏天滋生蚊虫,臭氣熏天。

  據當地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上世紀80年代,太原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大量排放,使得太原城區段66%的汾河流域成為劣Ⅴ類水質,下游河水甚至完全失去了自淨功能。

  13年汾河治理,太原告別缺水少綠

  為改善缺水少綠的情況,自1998年10月開始,太原市委、市政府從治污、蓄水、添綠三個方面著手,啟動汾河治理。

  據太原市汾河景區管委會主任張建民介紹,汾河發源地在山西寧武縣境內的管涔山。過去,管涔山常年有雪山,汾河水量充足,但隨著氣溫升高,雪山沒了,汾河成了季節性河流,經常斷流。目前汾河太原段的水,都來自上游的汾河水庫。

  “北方城市最缺的是水,最難的是如何把水留住。”張建民說:“我們採取的措施是蓄水。在勝利橋以北,河道裡是膠泥底子,不需要防滲,水就能保持住,但在南邊,河道裡是砂石土,根本存不住水,就得打防滲牆。”

  於是,太原在容易蓄水的地方,利用自然條件建起濕地公園,在容易滲漏的地方打防滲牆,形成蓄水湖面。利用可升降的沖水式橡膠壩攔蓄清水造景,形成了六級蓄水湖面,污水則通過暗涵引導至下游污水處理廠處理,實現雨污分流。

  “景區綠化建設經歷了一個觀念轉變的過程,以前只是蓄水,花草很少,現在陸續種上樹了,長廊、亭子也都建起來了。”張建民說。

  歷時13年建設人工濕地和蓄水工程,並配以兩岸綠化布景,如今的汾河景區,由北向南長20.5公裡,水面寬500米,蓄水面積600多萬平方米,綠化面積400多萬平方米,太原市區人均綠地面積增加3平方米﹔350公頃的人工濕地公園建成后,恢復了河道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棲息繁衍的鳥類品種由原來的10余種增加到150多種﹔汾河景區生產的氧氣和吸收的廢氣,極大改善了空氣質量,可幫助城市降塵20%左右。

  獲得多項榮譽,邊山支河治理仍待提速

  汾河在太原市蜿蜒百裡,城區目前治理20.5公裡,按照規劃,汾河景區將再向南北延伸19.5公裡,分別打造濕地公園和蓄水湖面,形成縱貫太原市區南北40公裡的綠色景觀走廊。

  治理后的汾河景區獲得多項榮譽:2002年5月,聯合國人居署評選太原汾河景區為“2002年迪拜國際改善人居最佳范例獎”﹔2010年11月,國家旅游局將汾河景區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然而,從長期來看,汾河的治理仍然任重道遠。在今年太原的電視問政活動中,有群眾向環保局領導指出,希望汾河一些邊山支河的治理能更快一些﹔有些地方的水溝沒有遮擋處理,臭氣熏天嚴重影響群眾生活。還有網民反映,有些排污口偷排污水入河。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汾河治理一公裡開銷1億多元,濕地公園治理花錢相對較少,每公裡也得七八千萬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論環境改善還是改造后的管理維護,成本都不低。

  “汾河變清不容易,我們希望清水能長流下去。”一位太原市民告訴記者。

“我的家鄉我的河”投訴專題入口

NO1.洮河

洮河之殤:禁採區內非法挖砂 每年產值數億元(圖)

今昔對比照:洮河遭非法挖沙滿目瘡痍(高清組圖)

官方回應: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

NO2.茅洲河

茅洲河成"深圳臉上一道疤" 1公裡花1億仍治理不好(圖)

NO3.汾河

我的家鄉我的河:治理一條河 靚了一座城

今昔對比照:汾河治污每公裡花費1億(圖)

(責編:李彤、蔣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