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環保

登革熱病流行是否與氣候有關?

2014年09月28日08:20    來源:中國天氣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登革熱病流行是否與氣候有關?

登革熱病流行是否與氣候有關?

早在今年6月,廣東的廣州、珠海等地已發現輸入性登革熱病例。進入9月登革熱病例呈激增的勢頭,廣東、廣西、福建都出現登革熱病例。據廣東省衛生計生委網站通報,截至9月26日零時,今年廣東全省共有登革熱累計確診病例(含輸入病例)9161例。廣西、福建也出現數十例登革熱病例。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在我國主要通過白紋伊蚊,也就是通常俗稱的“花蚊子”叮咬傳播。我國登革熱流行區主要位於熱帶、亞熱帶的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地。

全球變暖的大趨勢和不斷增加的輸入病例被認為是登革熱在中國暴發而且流行范圍不斷擴大的原因。“因為登革病毒是蚊媒病毒,在夏秋季這些地區的溫度、濕度適宜蚊虫生長繁殖,凡是有助於蚊虫密度增大的影響因素,都有可能增加登革病毒感染和流行暴發的機會,氣候的因素肯定是存在的。”海南醫學院熱帶醫學與檢驗醫學院免疫學教研室副教授裴華說。

而針對裴華的看法,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973項目氣候變化與健康首席科學家劉起勇做出了肯定回應。在劉起勇的研究中發現,登革熱是氣候敏感疾病之一,這類主要由媒介生物傳播的疾病,其特點是傳播媒介(蚊虫)、病源以及感染人群對氣候較敏感。

隨著全球變暖,溫度升高使得我國蚊虫的地理分布不斷向北、向西擴展。“高緯度地區氣溫低,以前一般沒有蚊虫,由於氣候變暖,也變得適合蚊虫生存。”劉起勇說。調查發現白紋伊蚊不斷突破它的西北邊界,在如沈陽以北以及甘肅某些縣等原本沒有白紋伊蚊的地區,已經發現了這種蚊虫。近幾年的研究表明,中國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白紋伊蚊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氣溫高於11.8℃的區域。

除此之外,降水也是影響登革熱傳播很重要的氣候因素之一,因為蚊虫從卵、幼虫、蛹直到孵化都存活在水中,潮濕多雨的地方容易滋生蚊虫。“白紋伊蚊屬於家棲蚊種,喜在小片積水中產卵繁殖。部分居民比較偏愛養水生花草,這些地方很容易滋生蚊虫。伊蚊可借助交通工具擴散傳播,如輪船上的防碰撞的輪胎等易存積水之處,能夠將境外的蚊子引入廣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預防控制處研究員殷文武說。

研究表明,溫度和濕度與登革熱病毒的傳播呈現正相關,風速與登革熱的傳播呈現負相關。“登革病毒適合在熱帶、亞熱帶地區,高溫高濕的時間段延長,媒介蚊虫和病毒的繁殖期延長,病毒在人、蚊之間的循環周期縮短,循環頻次增加,登革熱流行強度增加,意味著更多的人群感染病例涌現。”劉起勇說。

而風速與登革熱的傳播呈現負相關,是因為高風速會對蚊子的飛行造成影響,從而降低蚊子的存活率和密度。比如強台風不僅會大量消滅成蚊,還會破壞蚊虫滋生地,短期內會抑制登革熱流行,但也應注意台風過后形成的滋生地,可能有利於數周后的登革熱流行和暴發。

(責編:楊翼、王靜)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